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西方民主不具有普世性(2)

李光耀用经济奇迹和远见卓识,为自己赢得世人尊敬,让新加坡人民拥有尊严,并使亚洲价值观在全世界重获尊重,其逝世亦引发西方精英们对民主的反观、反思和反省。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马丁·雅克表示,1945年以来,欧美国家越来越推崇西方民主,尤其是普选权和多党制,“并认为这是政府合法性的唯一来源,其实这种看法肤浅又缺乏历史根据”。他举例说,二战后意大利政府更迭如过江之鲫,党派林立,小党派众多,长期需要多党联合执政,让意大利人颇感无招、无助与无奈。

在题为《民主如何正在令我们失望》一文中,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国际编辑彼得·哈尔彻认为,1974年至2006年被誉为第三次全球民主化浪潮时期,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所占比例增加了一倍,从30%增加到60%。“在一段时间里,李光耀似乎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在世界经历民主革命之时维护一个准专制制度。”可是,从2006年以来,世界一直处在西式民主衰退之中,“现在,李光耀看来更可能站在了历史的正确一边。他没有改变立场,但历史改变了立场。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在削弱;中国的领导地位在加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就是具体表现”。法国《回声报》网站在题为《亚洲价值观与欧洲的诱惑》一文中坦承,面对亚洲价值观,固守所谓民主自由理念的“欧洲人越来越感到无所适从”。

西方民主并非救世之灵丹妙药,普世之标准价值,教世之唯一尺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显著特征。如同自然界一样,哪能一看到寒空的圆月,就妄言四海皆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对于西方民主在非洲水土不服造成的诸多乱象,非洲精英们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民主并非西方特产,非洲自有其民主传统。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强调,他的祖国加纳有这样一句谚语:“单靠一个人的脑袋不足以定断。”时至今日,许多非洲农村的决策过程,还是采用传统方式,大家自由讨论、认真权衡不同观点,直到各方达成共识。21世纪初落成的南非宪法法院,在大厅特意设计了一棵大树,以此象征非洲农村的长老们在村头大树下议政的古老传统。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西方民主不但在非洲水土不服,而且在亚洲受到挑战,新加坡和中国的经济奇迹向世人表明,西方民主不适合亚洲。得出这一结论,不是亚洲学者持有偏见,更不是中国记者抱有成见,而是一些西方精英自己的灼见。他们进而举一反三,直面目前西方民主在欧美本土遭遇的困境。这一敢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反观态度、反思气度和反省深度,可贵可敬可佩,理应值得学习。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西方民主   李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