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君超看来,新浪微博“善治”的管理方式值得借鉴。“它发动普通网民和专家学者进入微博社区委员会,接受普通用户的投诉,并进行判定和调解”。王君超表示,这既区别于网络平台自己管理,也不是互联网管理部门直接管理,而是发动微博用户进行自我管理,“有点像小区的业主委员会”。
王君超认为,这种管理模式可以称为“网络善治”。在他看来,网络从“管理”到“治理”到“善治”是三个不同的阶段。当下要面对新的情况调整治理思路,寻找“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善治之道。
方兴东对此表示认同。他指出,在网络治理方面,政府传统的理念是单靠自己就能搞定。但是在网络空间里,人们违法违规成本很低,政府处理的成本却很高。“单靠政府方面的单一手段,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兴东说,“我们的治理观念、治理模式,要有一些根本性的转变。”
“要形成一个社会化的治理体系,包括网民、互联网公司、学术共同体、非政府组织等各方面都应积极参与进来。”方兴东表示,这是未来网络空间能否长治久安、走向清朗的关键。
网络“低俗症”
症候一
标题出格 言辞粗鄙
打开微信,恶俗“标题党”并不少见。《这帮姑娘不穿衣服怎么也不害羞》,其实说的是一种新的艺术探索形式;《梵高的“破鞋”引发撕×大战》,实际说的是海德格尔等人对油画《鞋》的不同阐释。除了恶俗标题之外,“约×”“撕×”“装×”等低俗用语也随处可见,不少人把粗鄙当个性,以爆粗口为时尚。
症候二
内容恶俗 挑战底线
动漫网站上,色情暴力等恶俗作品充斥其中;视频直播网站里,借用性暗示用语等手段一再刷新底线下限;一些网络游戏中,“英雄美女”“一男二女”的模式很普遍,甚至宣扬偷盗抢劫、帮派团伙等理念;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娱乐先于价值观,过分崇拜财富、权力和性……
症候三
恶意营销 虚假炒作
前者有微信公众号下诸如“成人保健品”“约会交友”等低俗广告、网页弹窗中“男生女生都偷着玩的游戏”“老婆不在家玩的游戏”等低俗网游广告;后者有“友加”炮制“95后萌妹用身体换旅行”等虚假新闻进行炒作,网友发布PS的“深航航空空姐不雅照”恶意中伤。
症候四
侵犯隐私 随意“人肉”
网络社区、新闻网站里,“偷拍”“走光”的文章屡见不鲜。在一些涉及未成年人、明星绯闻和恶性社会犯罪新闻中,甚至不惜侵犯他人隐私、刻画犯罪心理,给社会造成新的隐患和负面影响。动辄“人肉”搜索更是危害甚广,去年年底就曝出一名高中生偷衣遭“人肉”羞愧自杀的事情。本报记者 岳小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