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透视网络低俗现象:新闻标题脏话连篇 视频有违伦常(2)

探因

底线为何频频被突破

“需求决定产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天性中间还是有一部分对于这种信息的需求,这是难以避免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认为,为了迎合,甚至是诱导人们产生这些需求,一些人就在网上生产传播低俗内容。“博出位、拉影响,从中获取利益是起决定作用的”。

“有的网站故意传播暴力色情等低俗内容,有的网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到了也不删不管。因为这样可以带来很高的点击率和很大的流量,能够为网站吸引人气和广告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君超认为,这里面有网络平台管理者的责任。

有人有需求,有人去迎合,低俗化内容自然就出现了。而网络自身的媒介特性则加剧了这种低俗化趋势。在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看来,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让人们放低了底线,另一方面网络不像传统媒体有那么多把关人。

“传统媒体也有低俗的可能,但是它有很多专业把关人。互联网上的信息很多并不是专业人士发布的,没有把关人帮助一般用户去过滤。”陈昌凤表示。

王君超分析说,网络存在分散化的传播特点,每个用户都可以生产内容并传到网上。同时,有些网站的管理是粗放式的管理。这样,虽然提高了网民给互联网贡献内容的积极性,但也导致一些暴力、色情以及不雅不敬等低俗内容混杂其中。

在这些网络低俗化内容面前,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未成年人。陈昌凤指出,“未成年人判断力毕竟有限,好奇心也比较强,尤其是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或者没有看到过的东西。”

“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说,低俗化的网络内容会引发一些不良的情绪。”王君超表示,“对年龄比较小的、心智还不太成熟的人,色情暴力等低俗化的内容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心理都有很大影响,会产生负能量,甚至会引发犯罪。”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从产业的角度分析说,网络上低俗的东西大量存在并且能够产生很大的利润,高雅的东西就会被边缘化,最终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好的互联网服务、好的互联网内容被排挤,造成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度下降。

“从社会的层面来说,人们获取信息和服务都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方兴东指出,“网络低俗化对社会民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潜在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求解

网上也需“业主委员会”

方兴东认为,部分网民的需求和一些商业化的迎合,天然地会把互联网引向低俗化。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我们的治理机制不变,互联网肯定会越来越低俗化。因此,只有我们的治理能力提升得更快,才能让整个网络空间好转。”

“尽管涉及网络的法律法规也有不少,但我国目前还缺少专门的网络法律。”王君超认为,这可以形象地称为“网络与法律的断桥”。“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要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必须有法律的护航。希望有关部门加快互联网立法进程,让法律更好地为互联网发展、为保障公民在互联网上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一方面,需要从法律法规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另一方面也要建立网民自律。”张颐武举例说,比如在网上不说不得体、带有下流低级意味的话。同时,网络社区也要有群体自觉和规范。“比如一个人在网上老说不得体的话,大家就都不带他玩儿了”,张颐武说。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网络低俗现象   新闻标题   标题党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