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互联网+”是解决贫困实现共富的最佳切入点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康佳)“互联网的‘灵魂’一旦附着于某一传统产业,就会形成新的平台,产生新的应用。我们不能身体进入了信息社会,脑袋还停留在工业甚至小农经济时代。” 近日,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原理事长杨培芳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全面形象地阐释“互联网+”的内涵。

杨培芳从1982年开始从事信息通信经济与政策研究,曾任国家信息技术与产业政策起草组成员,是研究互联网经济的“元老”级人物。据他介绍,学界早在2014年初就已形成“互联网+”模式的较系统论述。他表示,“互联网+”模式将给各个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零售、批发、制造、广告、新闻、通信、物流……几乎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将被互联网改变。

杨培芳所顾虑的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的身体进入了信息社会,脑袋还停留在工业甚至在小农经济时代。” 中国青年网记者 康佳 摄

 “互联网+”是核心生产力

杨培芳解释,农业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是耕牛,工业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是机器,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应该是网络。但是,传统互联网自问世以来,主要用于信息交流和信息媒体,很难称其为生产力。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3D打印技术出现,人们需要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将信息技术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各个领域,这才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信息生产力时代。

“电话、短信、微信、社交网络,这些都不是直接‘生产力’。互联网只有和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结合起来,深入生产领域,形成‘互联网+’的新经济模式,这才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杨培芳说。

杨培芳介绍,信息时代核心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在工业生产领域,目前这个趋势已十分凸显,许多自动化工厂都由机械手和机器人进行一线操作,整个车间都可以实现无人化生产。成品出来以后,从包装、入库、到出厂也都是智能工具自动传递和运送,基本看不到人的工作岗位。“人在哪里呢?人都在软件车间。”

马克思讲过,“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在杨培芳看来,“互联网+”磨,将产生信息时代的新社会主义社会。

杨培芳认为,农业生产力的特征是分散封闭,工业生产力的特征是集中垄断,信息时代的特征是关联共享。“土地归地主所有,机器归资本家所有,他们不使用土地和机器还可以卖给其他人。但是网络设备、光纤、服务器如果离开大众使用,它就一钱不值。于是产生了分享经济或者共享经济,共享的人越多,价值就越高,这就是信息生产力与工业、农业生产力最大的区别。”

“就像阿里巴巴,虽然是民营企业,但是它本身就承担社会公共职能,随着‘互联网+’模式的拓展,这种承担公共职能的平台企业将越来越多。”杨培芳认为,信息透明将促进社会公平,网络的协同作用会日益凸显。“如果说市场是第一只手,政府是第二只手,那么,网络社会协同正在形成更重要的第三只手。”杨培芳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互联网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