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是否应“女先男后”
早在十多年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柯锦华就递交过建议男女同龄退休的提案。她指出,“女干部延迟退休”是一个进步,培养一个处级干部需要投入很多,50岁到60岁正是她工作的黄金时段,这个年龄退休是对人才的浪费。
中国现行的男女退休年龄的基本架构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60岁、女工人和女职员年满50岁时退休。195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国家机关中女性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由50岁提高至55岁。总体来看,退休年龄在1949年后60年间基本上没有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认为,现在国内女性延迟退休的空间要大于男性,有关部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应该采取“女先男后”的方式,经过大约30年左右的阶段过渡,最终将男女的退休年龄统一调整至65岁。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也认为,长期来看,男女退休年龄一致对女性总体上是有利的。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而且也是男女平等的要求。
张思锋则对此有不同看法。“男女在生理上和社会角色方面不同,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时,也应区别对待,男女不应该同龄退休。”他强调。
在具体执行中,是否要实现“男女同步”的目标?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建议,从2015年开始,对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就应当推迟一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两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就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
鉴于诉求的不同,柯锦华建议,在避免“一刀切”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应出台灵活的延迟退休政策,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弹性机制。随着社会的进步,将大大减少需要耗费大量体力的劳动,这种情况下,男女同龄退休不成问题,但人们依然应该有根据自身意愿申请提前退休的权利。
“随着劳动人口逐年下降,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将是过渡期,这一过程中将逐步延迟退休年龄。”吴江透露,目前国家有关延迟退休的方案还在进一步调研和制定当中,由于涉及利益平衡问题,在政策上并不会“一刀切”,而会遵循渐进式推迟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