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全民阅读”时代:读纸?还是读屏?

时至今日,普通民众对阅读的态度如何?怎样通过倡导全民阅读,铺就一条走向学习型社会的坦途?对此,本报记者进行系列访问后发现,虽然周围的“低头族”越来越多,但仍然有很多人对纸书阅读情有独钟。受访专家还指出,读书还是读屏并不重要,更应该关心的是,如何丰富阅读内容,提升阅读质量,使阅读真正能带给人智慧,成为人们汲取精神营养的主要渠道。

纸书派

不少人是纸书的力挺者。他们喜欢看纸书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有的是觉得看纸书能修身养性,有的是养成了习惯,觉得看纸书更有感觉,还有的干脆说看电子书太费眼睛,还是看纸书眼睛舒服。

案例1 更能体味阅读美好

40多岁的魏武在某中央国家机关工作,是位不折不扣的纸书拥趸者。听说记者要调查这方面的选题,他很愉快地打开了话匣子:“看书当然应该看纸书,而且我最喜欢看的还是古籍书,就是竖排繁体字的那种。最近我正在读的是《历代诗话续编》,是民国学者丁福保辑修的,第一次印行是1916年,距今快满百年了,读起来感觉很美好。再比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魏武喜欢古籍书的原因,是觉得这类书虽然起初不太好入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阅读之后,便逐渐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古文以简约深致见长,经过时间磨砺,流传下来的很多文句,较之现代文,更能予人想象,涤荡胸臆,其感染力有逾百倍。比如最近新看到的白居易的‘白发镊不尽,根在愁肠中’,写得多有感染力。而每当我翻开古色古香的书籍时,那样的阅读快感,也是任何其他形式的阅读特别是电子书阅读所无可比拟的。”

出于个人喜好,魏武每年在购书上的花销差不多在两三千元左右,现在家里已经堆得满满的都是书,其中1/5是工作用书,其他都是他出于兴趣而购置的。

“我从来都是买书,方便随时做笔记。”魏武说。他同时希望,读纸书的好习惯,能和他的儿子一起坚持延续下去。每天晚上,和儿子一起聚首阅读的时光,从来都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全民阅读   碎片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