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为什么软权力会在这个时代崛起

原标题:为什么软权力如此重要

一直以来,权力都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马克斯·韦伯对于权力的经典定义是“将自己的意志加诸他人行为之上的能力”,在此定义中,权力无疑是一种强制力。而将权力划分为“软”和“硬”的思路,来自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教授,他将“软权力”(softpower)视为影响他人“自愿”行事的能力,以区别于传统的强制性军事、经济等“硬权力”。

软权力的概念其来有自,修昔底德的观念力量、阿尔蒙德的政治文化、葛兰西的文化权力、哈贝马斯的交往权力、温特的建构主义,都与奈的软权力直接相关。甚至中国古代也有“远人不服,修仁德以来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权力认知。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概念像“软权力”一样得到如此广泛的接受。这实际上证明了一件事:某种理论被一个时代热捧,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因为理论改变了现实,而是理论发现了现实。也就是说,以往人们并不热衷于文化观念权力等理论,是因为那时的软权力只是硬权力的附属,难以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今天,正是软权力迅速兴起这一现实,赋予了软权力理论以地位,而不是相反。

软权力的兴起

要理解软权力的兴起,首先要知道硬权力是如何衰落的。在国际关系领域,硬权力指的是军事能力和经济实力,在传统上担负着塑造世界格局的任务。所谓世界格局其实就是权力分配的格局,如冷战期间的两极格局、冷战刚刚结束时的一超多强格局以及现在越来越明显的多极化格局,毫无例外皆是世界主要大国权力分配和争夺的结果。

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21世纪,在国际关系的领域里,主权在名义上是平等的,没有上级和下级的区别,尽管确实存在强国通过制度限定、文化传播、军事威胁、经济渗透等影响弱国的情形。近年来,各种权力手段应用的范围和频率上,军事能力等硬权力发挥作用的空间比半个世纪前明显缩减,军事手段所能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少。

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美国直接使用武力的两个对象——阿富汗和伊拉克即可。美国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其航母数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军费预算也相当于排名其后的几个国家的总和,且冷战后军事实力未有丝毫减损。但在阿富汗,战争延续了十几年也未能实现清除恐怖主义的目的,美军反而遭受无休止的伤亡;在伊拉克的境遇更惨,美军打了几年后反而冒出了ISIS这样庞大的恐怖组织,比基地组织更难对付。这些教训足以告诫其要少用军事手段来达到外交目的。

在传统的硬权力受到更多限制的同时,软权力却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正是观念软权力的力量结束了冷战:1974年以来,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只用十几年的时间就冲垮了拉美、东欧、东亚、非洲的数十个威权政府,取得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也难以实现的成就。直到近年,“阿拉伯之春”仍凸显了民主化余波的强大。

当然,软权力也并非总是扮演进步的角色。事实上,恐怖组织也是观念软权力的使用者,这些以极端主义价值观为纽带、以扁平化为特色的组织,在美国的强力打击下反而越来越壮大。反恐之所以难于奏效,是因为世界各地的反美情绪才是恐怖主义的土壤。在一些国家,极端主义宗教热情甚至是政府合法性的来源,即使美国也拿这些国家没有办法。试图用硬权力来打击软权力,注定是没有结果的。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软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