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记者张炎良 摄
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 吴楚 实习生刘妍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贯穿2015年“全国两会”的核心议题。3月11日,在社会科学界小组讨论会后,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这位从事改革发展研究数十年的专家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判断,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成就是“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即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阶段”。而如今,党和国家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迟福林认为,这又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机遇。
“中国经济转型已经到了最后窗口期”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增长下行压力融合在一起,也与新的科技革命融合在一起,同时又与新的国际市场变化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爬坡过坎期,体制性摩擦和结构性矛盾成为‘拦路虎’,这个背景下你不改革是不行的。”迟福林提出,在多方面因素高度融合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转型的最后窗口期。
“我说这是最后窗口期,有的人不同意,说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怎么能说是最后窗口期呢?现实情况是,到2020年,如果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那么我国的整体发展就将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我们能取得实质性突破,那么我国GDP就会保持6%~7%的增速,并且还能为未来的10年、甚至20年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这个角度看,2020年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间节点,最后窗口期。因此,我提出要‘跳出短期看中期’、‘跳出速度看结构’、‘跳出政策看体制’。”
采访中,迟福林反复强调“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的重要性。“2020年是一个历史性节点,承上启下。到2020年能不能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中国能不能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的决定性基础。如果2020年我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达到11000美元以上应该没有问题,我们就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走出一片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