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常修泽:用“人本”思想推进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4)

——在“欧洲思想实验室”关于中国“十三五”的专题发言稿

第三,在要素投入结构方面,重在人的创新和创意。

当今世界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纳米技术等方兴未艾。同时,在中国,随着土地等物质要素的趋紧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减少,传统生产要素的规模驱动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内外环境发生新变化的条件下,要更多依靠创新来推动结构转型。我考虑:

1.中国当前有一亿左右科技人力资源,这是中国宝贵的财富,首先要发挥这些人士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这是我们的基础。今天与会的部分旅欧学者,也可以各种方式参与创新事业。

2.加强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方面的研发。昨天(2015年2月26日)欧洲专利局就在此城 (布鲁塞尔)公布,2014年欧洲专利局收到27.4万项专利申请,其中,中国2.65万项,排第4,但中国获批专利仅占总获批量(6.46万项)的2%。未来,我们更注意提高专利的质量和效应,打造自主品牌,尤其是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

3.改革现行的相关制度。制度比较技术更值得关注。尤其要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科技人员的产权激励制度以及把科研成果转化实际应用的企业制度等。

4.借鉴吸收先进文明。“欧洲思想实验室”的LOGO很好,寓意多元思想在此交流、“化合”。中华文明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但冒险精神不够。通人类“思想实验室”的“化合”,吸收欧洲(以及北美等其他国家)先进文明中的冒险精神,使我们的科技人员心灵放飞,更好的进行创新创意。至于欧洲朋友关心的人文问题,我主张“多元文明包容”。

除以上三大重点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以外,在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和环资结构等方面,也要注重应用“人本思想”来引领和推动。比如,在区域城乡结构方面,重在填平区域和城乡之间人的结构性和制度性“鸿沟”;在环资结构方面,重在实现天人合一、保护环境人权。

如果能做到上述诸点,中国的“结构病”就能得到缓解,一种新的可称为“人本型经济结构”将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当中有巨大商机,欧洲客商应抓住机会,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此文系为“2015欧洲思想实验室年会”准备的文稿,会议摘要发言)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常修泽   经济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