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统筹规划,并着重在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发展绿色交通、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和提升城市资源价值等方面取得突破。新型城镇化将经历较长时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应采取重点突破、突出特色、制度建设、技术创新、争先创优的策略。
【关键词】党的建设 生态文明 绿色交通 人居环境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狭义的生态文明是指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和谐社会相对应的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空间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逐步提高。广义的生态文明,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作为一种发展理念,生态文明要求在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建设良好生态的基础上,将“生态原则”贯彻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尊重事物发展自身的规律和秩序,保持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竞争和共生,推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互协调和永续发展。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生态文明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对应。在人类反思工业文明的过程中,生态文明应运而生。①生态文明强调将环境与发展进行整合性思考,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探究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社会原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解决途径,强调用生态理念从技术到体制和文化层面对其全方位透视,追求生态与发展双赢。
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对工业化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和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各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人类环境宣言》成为唤醒人们生态觉醒的重要文献。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定义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②;1992年全球环境发展峰会签署的《里约宣言—可持续发展》,使“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这一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维护地球生态,必须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当前,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已经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为了应对共同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开展了广泛合作和对话,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蒙特利尔协议、巴厘岛路线图以及与此相关的国际合作,正在引导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生态文明时代。“哥本哈根会议”、“坎昆会议”、“德班会议” 、“多哈会议”、“华沙会议”,以及“利马会议”,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多边谈判机制之一,并引领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风向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