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李君如:基层党建区域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2)

成功经验可持续性发展的五大要素

改革的持续性是检验其成果的重要标准。金东区在工作传统、机制、人才队伍方面进行了区域协同党建与治理的可持续探索。

历史传承和地域特色的结合。金东区区域化党建工作充分考虑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成本问题、财政承受力问题,通过在之前生产大队划分的片区基础上,在尊重地缘、人缘、亲缘的前提下,进行共建、协同治理。

适应群众共同致富、和谐发展的愿景。现在农村外出打工的情况更为普遍,而留下的老人儿童,仍需有更好的方式支持他们生存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正是通过党组织的力量把留下的人以及不定时打工回来的人协同、动员起来,通过服务机制、共建机制、治理模式,带他们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符合党的群众工作机制和政治工作传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要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区域协同党建就是坚持这一最核心的工作传统和机制,通过创新的手段、途径、方式实现这一核心目标。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和民政工作相结合。金东区区域协同治理中呈现的群众服务窗口、服务平台、党员志愿者团队,都是党建与民政工作良好结合的表现。只有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民政系统工作结合起来,党的工作才不会虚化,才能转化为切实的服务;而民政工作有了党建工作的引领,才能更好的组织、推进。

精英和群众的结合。我们的党是群众性党,但党员队伍也要吸收优秀的精英人士。各行各业涌现的精英人士,其中许多人都愿意回馈社会,广修善举。金东区通过广纳贤才,将乡贤、企业家组织起来,实现了群众和精英的结合,为协同处理各类问题,提供了人才基础。

深化改革创新的原则与着力点

坚持非行政化原则,厘清乡镇党委、区域党委和基层党支部之间的关系。区域党委既不是上级党委的派出机构,也非下级党组织的党员选举成立,虽然非官非民,却在实践中扮演了重要的区域协同创新的角色;另一方面,现在区域党委及成员虽享有党委书记、委员的头衔,但没有行政级别、工资待遇等,群众认为他们不是乡镇官员,信得过,好办事。所以今后在为区域党委定性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其走向行政化、官僚化。

逐步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习总书记讲:“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区域党委面临的许多矛盾,也要通过健全协商民主来化解,逐步探索建立党内、党政、党企、党群的协商民主制度,通过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议事会制度,来协商处理和化解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矛盾。

探索信息化管理。区域协同创新还需从垂直式的纵向管理向扁平式的横向治理转变。新兴的信息化载体、服务手段、服务平台等都为日常的服务工作提供了便利。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成果,让党建与治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研究员、博导)

责编/张虹   美编/李智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