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李君如:基层党建区域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

【摘要】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近年来通过建立区域党委,创新基层党建。经过实地考察,我感到这一探索很有意义,并使我想起了当年毛主席在部署淮海战役时,为使二野和三野两支野战军能够协同作战,在中央军委之下、野战军建制之上建立了一个指挥机构,并由邓小平对两支野战军实施统一领导。金东区的做法是在乡镇党委之下、村党支部或总支之上,建立以几个相邻村为一个区域的区域党委,使得这几个村能够协同发展。我把这一探索称为“基层党建区域协同创新”。

【关键词】 基层党建  区域发展  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基层党建区域协同创新的成效与价值

金东区通过设立区域党委协调解决各类纠纷和矛盾、协同开展治理建设工作,形成了与所辖基层党组织的良性协同关系,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

以强带弱,以富带贫,共同发展。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现今的二十一世纪,要更多的强调先富带后富,走向共同富裕。金东区通过建立区域党委,由党委来协调强村和弱村、富村和穷村的关系,以强带弱、以富带穷,奔向共同富裕。

政府减压,群众方便。现今中国有四级政权,最底层的乡镇政权治理的是广大乡村,村民到乡镇不容易,存在距离感,因此很多矛盾处理不够及时,引发了更大的矛盾。金东区通过在乡镇和村之间设立区域党委,村民就近到区域党委就可以解决问题,同时区域党委也切实解决村民关切的民生问题,既方便了群众,又减轻了政府的压力,相当于在乡镇和村之间形成了一个“防火墙”,有效地搭建了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新平台。

处理纠纷,化解矛盾。乡村的矛盾,既有村民之间的矛盾,也有村和村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金东区探索建立区域协同处理机制,通过区域化的党组织力量,来化解村和村之间的矛盾,提升了矛盾纠纷处理的效率,为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机制。

区域协同创新的深层动因和内在机理

金东区探索基层党建区域协同创新,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层动因。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一方面延承了我党政治传统中极为重要的精髓;另一方面,秉持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通过区域党委协同基层村支部,更好地发挥乡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基层善治。

从现实角度看,首先,它回应了新时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伴随社会结构的变化,单位人正在变成社会人,国家和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的就是要保证在多元社会里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高效、有序运行。金东区通过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校联建、企业联建的党建模式,很好的适应了新时期社会结构变迁的新特点。其次,它满足了人民主体性的增强与多元化的权益诉求。十八大提出“三型”党组织建设,其中“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使党成为“服务型”党组织,通过创新服务手段和方法来提升党代表人民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金东区的党员志愿者团队通过志愿服务下沉基层、搭建党员信息化服务平台,不断满足老百姓新的权益诉求,真正实现“党在我心中,我在人民中”的服务实效。最后,它顺应了党组织在改革开放中协同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党委应协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共同推进国家与社会的善治,而非直接的管理与干预。金东区的区域协同党建创新,虚实结合,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党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领导作用和地位。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