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后,我国对外开放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重启国门。1980年在广东和福建两省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大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起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并在开放城市开辟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大引进外资和技术的步伐,形成沿海开放地带。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并以之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还开放了一些沿边城镇和内地省会城市。1992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5个城市,不久又批准了17个省会为内陆开放城市。同时,遍布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内陆边境沿边城市也逐步开放。至此,我国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局面,形成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由于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地区发展差异与整体经济规模同步增长。由于东西部自然环境存在巨大差距,东部沿海地区比较优越,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土地荒漠化,生态问题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加上历史和政策因素,导致东西部经济的差异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东部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远远高于西部,东西部居民收入的差距也比较明显。从本质上说,东部以制造业和出口外向型外主,同时有发达的金融产业,经济高度发达,西部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经济欠发达。根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的研究,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许多年间持续加剧。为了缩小这种差异,上世纪末中国政府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资源投入倾斜、鼓励东部产业转移、西部地区税收优惠等政策,以及西部地区土地、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成本优势,推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这一政策成效到近年开始显现出来,从2008年开始,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有所缩小。但就竞争力而言,中部、西部和东北等区域与沿海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竞争力差异并不大,在不同指标上表现也各有所长。
“一带一路”新丝路战略的提出,中国和中亚乃至向西更多国家的经贸合作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构成对西部发展的重大利好。“一带一路”必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随着自贸园区、京津冀一体化、长江沿岸经济带等经济空间结构调整布局的重大举措的相继推出,以上海合作组织为龙头,以“一带一路”为两翼,联动各大沿海、沿边、沿线经济带,东中西连动、南北方呼应的全面大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第四、加快推进自贸区战略,建设“一带一路”新丝路的战略支点和经济“桥头堡”,以降低贸易门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区域内经济一体化,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经由国内自贸园区和国际自由贸易区建设,加速落地“一带一路”规划,可谓是又一实质性推进工程。2014年12月5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为我国加快自贸区建设提供了思路,除了加强自贸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贸区建设成为既定策略。
以港口和自贸园区为枢纽,打通东北亚、东南亚,通过印度洋、南太平洋,连贯欧亚大陆,是实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桥头堡。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中国自由贸易园区从上海一地,随即扩及到东部4个地区。预计第二批自贸园区很快就会推出。
以自贸区战略为切入口,构建利益共同体,从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过渡到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是中国提升开放水平的重大策略。习近平在12月5日的讲话中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要将零星的、个别的自贸协定谈判,与整体自贸区战略结合起来,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使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传统的外需放缓后,“一带一路”沿着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将给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找到新的突破口与增长点。目前,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新加坡、中国与韩国等国家的自贸协定。中国还倡导缔结亚太自贸区,将中国自身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努力与争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中的主动权结合起来。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仿佛是一支如椽大笔,在世界政经版图上挥洒出来的一大手笔,描绘了中国与世界未来一个历史阶段发展的新蓝图。
鲍志成,浙江省著名青年文化学者,长期从事传统文化艺术、中外文化交流史、国际关系等研究,近年涉及茶文化、网络微文化等领域,已发表论文90多篇,出版专著20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