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县委书记选拔机制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地位如此重要,这就必须严格遵循“忠诚、干净、担当”的选拔标准,优化县委书记选拔机制,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提名、民主任命和民主监督”工作流程,真正把优秀的干部选拔到县委书记领导岗位上来。
严格县委书记选任标准,强调政治素质检验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阵地,必须由心中有党、对党忠诚的人坚守。”这就必须用“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标准选拔县委书记。
“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实质上是县委书记做人做官做事的内在要求和时代标准。
建立县委书记后备干部人才库,注重实践锻炼考察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抓紧建立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特别是要选好一把手后备人选,使班子形成合理的梯次配备。对后备干部要坚持组织掌握,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建立健全培养锻炼、适时使用、定期调整、有进有退的机制,保持一池活水。”因此,要根据高素质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需要,坚持五湖四海,不断拓宽干部选拔渠道,坚决打破层级限制、行业限制和区域限制,从优化干部性别、年龄、专业、行业和领导才能等方面入手,要注重从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中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建立县委书记人才储备库。在此基础上,坚持“赛场选马”的原则,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培养干部,让他们在艰苦磨练中得到茁壮成长,能够尽快适应县委书记岗位要求,符合县委书记岗位标准。
规范县委书记选任机制,严格民主程序选好干部。在提名方式上,可以考虑试行“首提责任制”来完善初始动议提名制度,有机地将“组织提名、竞争提名、民主提名”结合起来使用,有效地扩大提名主体和提名范围,既能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又能充分发挥民主,保证了提名人选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在民主推荐环节,因地制宜地将县委书记岗位与地区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明确选人的基本方向与要求,在民主推荐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差额提出考察对象人选,以求“好中选优”。
在组织考察环节,因地制宜地改进干部考察方法,力求将“工作政绩与个人素质、领导推荐与民意测评、定性分析与定量考察”有机结合起来,防止考察失真失实。
在讨论决定阶段,为防止主要领导“一 言堂”,坚持同票同权的“票决制”原则,由省委常委会最终决定县委书记人选,再经县党代会选举确认。
在公示方法上,严格按公示制度相关规定对拟任人选进行任前公示。“公示”内容应增加拟提拔人员的个人素质、工作能力相关内容,同时增加其近三年履行岗位责任制情况,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评判,形成“重公论、重素质、重政绩”的用人导向,从源头上避免“由少数人选人”的不科学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