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步伐,切实发挥好为决策服务的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的功能
《意见》明确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创新、规范有序发展的原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必须始终坚持《意见》明确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真正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切实发挥好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在智库建设和发挥智库作用的全过程,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智库的领导,坚持党管智库,党管人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在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重大原则、重要方针政策问题上,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态度坚决,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始终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放在首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具体的研究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
二是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科研主攻方向。要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深入研究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问题,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三是始终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基础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是作为高端智库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离开基础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学科和应用研究就失去了根基,提出的对策建议就会缺少理论根基和科学依据,也就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决策参考价值。必须坚持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并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并举方针,努力瞄准世界学术发展前沿,立足当代中国学术实际,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学科,具有较强优势的重点学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绝学”和濒危学科,努力构建展现国际学术前沿、符合学术发展规律、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体系。
四是始终坚持把人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型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智库型人才队伍。必须努力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功底扎实、熟悉世情国情党情、具有理论创新能力的理论家和高端学术人才,推出一批博通古今、学贯中西、善于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答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对策性研究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能够在国际交流中直接对话、有实力争取话语权的学术英才。
五是始终坚持弘扬正能量,用正面声音占领舆论阵地,加强有利于发挥智库功能的传播平台建设。智库功能的发挥和智库影响力的扩大,必须以完善有力的传播平台为依托,必须加大智库传播平台的名优工程建设力度。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网,唱响主旋律,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绝不能给错误的思想和观点提供传播渠道。加强报纸、期刊、出版社、图书馆、网站、数据库、评价中心等名优品牌建设,将其作为实现智库影响力最大化的重要平台。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传播机制,进一步扩大成果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
六是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推进科研体制机制和科研组织形式创新。要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必须建立起符合智库发展规律的科研体制机制和科研组织形式,必须把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和推进科研组织形式创新作为加强智库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为契机,以强化智库功能为方向,以改革现行体制机制为抓手,建立适应现代智库发展规律、有利于产出高质量思想产品和政策建议的科研体制机制、科研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要坚持“功能分设、适当交流、相互支撑”原则,妥善处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单位学术殿堂功能与智库功能的关系。根据中央决策需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破研究单位和学科界限,建立能够直接承载智库职能的研究组织,鼓励研究单位成立跨专业的综合研究室。坚持开门办院、开门办所,与政府、企业、大学建立互动机制,合作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和学术活动。增强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意识,完善和创新智库成果考评机制,充分调动专家学者撰写智库类成果的积极性。进一步整合全院信息资源,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及时报送对中央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信息。加强与高端智库的交流与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