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世界知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就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最近,中央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作出详细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意见》精神,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指南。
一、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支撑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为此,国家先后设立了一大批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赋予其现代意义上的智库功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政府主办、靠财政支持的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发展很快,同时由企业、基金会和民间力量支持的各类专业研究机构也蓬勃兴起。但是,总体而言,我国智库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据有关机构统计,截至2013年,全球已有超过6800家各类型智库,最发达的G8国家拥有其中的43%,美国以1828家智库的数量雄踞榜首。目前我国各类智库只有200多家,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就更少。这是与我国所享有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非常不相称的。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迫切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迫切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智库在我们党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增强我国软实力,树立好中国形象、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也迫切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有更大的作为,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二、努力实现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的发展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论述和《意见》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定要乘势而上,努力建设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最高研究机构,是全国最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库建设要突出中国特色和自身特点。突出中国特色,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把努力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作为加强智库建设的根本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做学问,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点,就是以深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以学科门类齐全、高端人才荟萃、综合研究实力强等优势为依托,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国际问题,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推出现实性强、公信度高、影响力大的创新性理论观点和决策研究成果,为中央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既要避免用西方标准来规划和建设中国智库,也不能搞成所谓独立性的、营利性的机构。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既不同于国外各类智库,也不同于国内其他领域和部门的各类智库。不仅要为党和政府决策出主意、出好主意、出管用的主意,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而且还要站在时代之巅,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出思想、出理论、出观点,出原创性、创新性的思想、理论、观点,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深厚扎实的基础研究、理论功底和学术涵养支撑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战略性对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