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业内有没有对建筑形象有一个规范?
王丽方:建筑外形很难规定,因为太复杂了,一规定就死掉了。每个建筑都不一样,就像衣服一样,千差万别太多了。但是,建筑是公共形象的产品,建筑、尤其是体量很大的建筑,外形设计上必须要对城市负责,只顾面积、不顾模样的建筑肯定不行,只求奇葩的外形也不行。
谈建筑安全
全心全意搞怪代价很大
牺牲掉了建筑所有的好处,全心全意在搞怪形状,代价很大。
北青报:北京有很多被网友评为奇形怪状的建筑,很多人认为它们不仅是外形奇怪,安全方面也存在隐患?
王丽方:有些过分奇怪的建筑的确存在隐患。比如某建筑在顶端有一个横向的大悬挑,那么高层的建筑有那么大的悬挑,这肯定会给结构安全带来很多不利,而且它的两条腿是斜的,里面的电梯却是直的,给设计和安全产生了很多额外的问题。
在消防安全上,一旦出现问题,楼里面的人只能通过建筑两边的“腿”往下走,消防员扑救也得从那两个“腿”上去,中间的横梁上是没有逃生通道的,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消防安全。再有,中间悬梁的距离这么长,很可能已经超过了合理的逃生距离。这些都不是合理的安排,可以说是牺牲掉了建筑所有的好处,全心全意在搞怪形状,代价很大。
北青报:世界上其他国家有没有流行这种奇怪的建筑美?
王丽方:怪建筑其实是在非常小众的情况下出现的,都不能算流行。这些年,西方国家的建筑量非常少,因为它们本身的建筑量已经够了,偶尔有个项目,比如建个新的会议中心、小型展览馆之类的,也就几千平米,偶尔搞怪一下。因为建筑面积小,影响面小,所以玩一玩也没问题。
但我们国家现在大众对建筑美的审美趣味还没有形成,这时候如果被没有修养的怪建筑乱引导,是很不稳妥的。
北青报:国外如何避免那些大体量的怪建筑出现?
王丽方:在国外,建筑师有他自己的权利,比如要求立面用什么颜色、什么材料,建筑师就可以签字做主,其中可能也有协商,业主要表达自己的愿望,但大多数情况下,业主在选择建筑师时,就会充分考虑建筑师历来的作品,然后才会选择。
而我们国家再优秀的建筑师所能做的也只是把想法、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告诉甲方,想办法说服他,但甲方大多都不是这个行业的,也不一定听你的。
谈建筑师
这是一个很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我们承认跟一些好的外国建筑师有差距,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外建筑师都比国内好,国内建筑师能力强的也有很多。不可否认,有些人在国外学习后水平会有提高,但大部分人留洋只是为了回来让人更信服。
北青报: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中国沦为了国外建筑师的试验田”,对此您怎么看?
王丽方:我们对国外建筑师的确很宽容,一路亮绿灯,钱给得多,条件放得宽,所有规范、要求都可以不受限制,他们可以敞开了做。为了给国外建筑师更大的空间,一些业主甚至会想尽各种公关办法,专门开论证会,让他们在超标准的情况下继续完成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