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魏特林共产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2)

【摘要】威廉·魏特林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致力于社会制度设计,构建和谐自由的社会。虽然他的共产主义思想带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但其中的一些思想也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全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人自由的统一。

【关键词】和谐 自由 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识码】A

威廉·魏特林(1808~1871)是德国早期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总的来说,他的共产主义思想带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但是,其中也不乏真理的光辉,这些积极的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论证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代替。魏特林认为,进步规律是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不容许损害进步而坚持旧传说、旧学问、旧原则、旧制度”①。他指出,人类历史分为原始状态、奴隶制社会(包括古代奴隶制和现代奴隶制)、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三个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属于现代奴隶制度,必然被和谐与自由的社会所代替。他认为,思想是随着一代代人而不断进步的,因此,作为“过去的思想的一种现实化”②的组织制度也必然不断改善。“社会秩序必须和思想的发展和日趋完善在一起齐步向前发展和日益完善。”③他还指出,欲望是人类社会的原始要素和动力,能力就是满足欲望的手段。社会中存在着人类欲望与能力之间最美妙的平衡,即人类能力总和永远等于欲望总和。但是,个人的能力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人们只有在协作中进行能力交换才能满足彼此的欲望。所以,“凡是和进步的自然规律抵触最少的那种不同个体进行能力交换的方式,也就是最好的社会组织。”④诚然,资本主义社会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压制多数人的欲望,违反了自然法则,与人类进步相抵触,必然被更美好的和谐与自由的社会所取代。值得肯定的是,魏特林指出,“只要世界存在一天,就永远不会有一个社会制度被一切世代、一切个人认为是亘古不变的最好和最完美的”⑤;“最高的完满理想是人类所永远不会达到的,否则就必须假定人类精神进步上的一种停滞”⑥。所以,他把设想的未来社会仅看作提供讨论的题目,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更不是历史的终结。

全面深刻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魏特林指出,“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⑦,建立在财产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病态”的社会和“破旧的烂摊子”。资本家为了获取利益,用尽一切手段榨取工人,“如果不是怕你们饿死,他们必须自己从事他们所不能忍受的劳动的话,他们将不会给你们任何东西”⑧。所以,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筑在重利盘剥制度上的,在本质上与古代奴隶社会相同。他还对财产私有制的标志—金钱深恶痛绝。人们对金钱的狂热崇拜和追求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切罪恶和腐败现象。所以,魏特林认为,“企图通过分配资本来实现的和金钱仍起主要作用的任何社会改良,都不能说是完美的。”⑨他还以犀利的笔调批判资本主义商业、道德和法律。资本主义商业是吮吸人民膏血的大水蛭,是恶棍的赌场和强盗的天堂。资本主义道德是资本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随心所欲制定的,是剥削制度和暴政的最巩固的支柱,是“一句神圣化了的‘永远保持旧观念!'而已”⑩。资本主义法律将资本家对民众的掠夺公开化和合法化,民众却无权制定和了解法律,“永远完全生活在奴隶般的恐惧之中”。所以,为了使资本主义社会这一腐朽的建筑物从整体上完全崩溃必须破坏资本主义的商业、道德和法律。

致力于社会制度设计,构建和谐自由的社会

魏特林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是和谐自由的社会。在那里,没有政府、法律和刑罚,没有私有财产、金钱和商业,人人平等,全体成员的能力和欲望达到充分和谐。他还设计了一系列制度来保障未来社会的自由与和谐。

财富的共有共享制。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种种罪恶和不公正,保证每个人的生存和福利不受侵犯,魏特林认为理想社会应该实行“共同劳动、共有共享”的制度。但是,他指出:“财富的共有共享决不是沉湎于宴乐和游手好闲的特权,而是整个社会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在长久幸福中的共同权利,大多数人决不会试图破坏这种权利,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权利,即大多数人的权利。”针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工人阶级的贫困是机器的罪过”的观点,魏特林说:“人们往往在自己的周围寻找贫困的原因,其实这原因是在宫殿里、在王位上、在柔软的地毯上。”即现存的社会制度把可以减轻劳动、加速进步的机器变成了加强剥削和扩大贫困的工具。他认为:“如果人类一旦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生活在财富共有共享之中,机器是能造福于人类的;因为它们能使人类获得它本来所无法达到的力量和速度,在机器的帮助下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和精力。”

知识领导的管理制度。魏特林认为:“社会的管理既不能委托给一个君主,也不能委托给一个独裁者,也不能委托给一个共和制的选举多数;所有这些政府形式都只是为了管理个人的利益并且是通过个人的利益而掌握政权。”为此,他设想未来社会将永远革除暴力的统治,依靠知识来管理,把特权人物从政府里排除出去。

首先,在社会管理组织结构方面。理想社会的最高管理机构是由最伟大的哲学家及同时具有优秀医学、物理学和机械学知识的人组成的“三人团”;整个社会知识核心是由大思想家、天才和哲人中选出最杰出者组成的中央技工团;各省、地方和区各级技工团是各级地方管理机关和能力、学识中心。

其次,在社会管理组织职责方面。理想社会的管理机关负有“为了社会的福利而调度一切人的欲望和能力并使它们和谐”的责任。平等和防止特权是未来社会“必须永远十二分严格注意的主要的大事”。管理机关“在平均分配生活资料时不得享有特权,它们履行职务的时间同其他人的工作时间一样长”,“那些由于他们的特性而适宜做管理人员的个人,绝不容许因此而比其他人享有丝毫更优越的地位,他和其他一切人完全一样,有同一的使用他的能力的义务”。

最后,在社会管理人员具备的条件方面。社会管理人员不仅具有最完备的知识、更完善的能力,还必须对于一切人的欲望和能力的自然趋向研究有素,且在研究里取得最大的知识。

能力选举制度。魏特林认为:“必须把管理的领导交付给那些具有最大的天才、最大的才能和最好的理想的人。但是这些人,人们将只是通过他们的能力来识别他们。”所以,他规定未来社会管理机构的成员必须通过以悬题应征和送审选举试验品为方式的“能力选举”。由知识代表大会或科学院提出各种以社会福利为核心的问题,应征者把关于这些问题的想法以书面或试样的方式送交中央技工团、各技工团或科学院。由科学院对收集来的作品进行审核,并把某一管理职务交给最优秀的应征者。

交易小时制度。魏特林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民众辛勤劳动却缺乏最必需的食物、住宅和衣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劳动分配不平等以及由此产生的产品分配不平等。”所以,他主张在未来社会除了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者外,人人必须参加劳动。劳动分为两种:一是人人必须参加的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劳动即必要的和有益的劳动;二是“每个人在规定的共同的劳动时间之外又志愿完成劳动小时或者说交易小时”。可见,魏特林设计的交易小时制度已有了按劳分配思想的雏形,“如果他们同意分担,那你们也应当让他们分享劳动成果;如果他们不愿意分担,那你们就不让他们分享,因为不劳动者不得食。”他试图凭借交易小时制度既超越平均的共产主义,又防止少数人的特权统治,“使人们的各种爱好在不侵犯别人的权利的条件下尽可能获得供天生的自由本能活动的天地”。

学习军教育制度。魏特林非常重视未来社会的教育问题,并设想了学习军教育制度:“一切儿童、男女青年都属于这个学习军,直到他们在劳动和科学上取得了进入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的年限为止”;“学习军要学习一切科学和艺术并且习惯于作一切劳动”;“一切男女学生在他们离开学习军之前,必须经过一次关于他们在社会里必需具备的学识和能力的考试”;“凡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得在学习军里继续学习一个时期”。魏特林不仅重视未来社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非常重视人才的身体健康状况,完全健康的体格是学员离开学习军的基本要求。学习军教育制度把学习和劳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共产主义   启示   思想   魏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