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中对无形资产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对于无形资产的保护追根究底是要对那些掌握无形资产的人力资源加以保护。从而要在保护无形资产的科技型人才的过程中着力来保护无形资产,最后建立一个科学、有序、有效的保护机制。
竞业禁止,未病先防。对于有些企业,可以采取防患于未然的方法以避免本单位的机密性技术等无形资产流失。例如,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特别是在有关知识产权如何归属等问题方面要明确指出竞业禁止。顾名思义,竞业禁止也就是不允许在同行业间进行任何竞争性行为。而且掌握本公司技术秘密的员工,即使离职后的一段时间内仍不能去同类产品、同类业务的经营单位,也不可自行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相关业务。同时,单位也可通过订立保密协议、采取保密技术等一系列手段来促使其所有的无形资产能够合法化,并逐一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约束是双方的,用人单位也应告之科技人员其可自行安排有关技术专利等的使用权限、方法等具体条目。
专兼分明,强化管理。企业员工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于职守。不可在承担本职工作的同时在外兼职以使其单位的无形资产流于无形。即使要从事兼职活动的也要符合相关规定、以及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科委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正确处理本职与兼职的关系。既不妨碍本职工作,也不给其用人单位带来任何不必要的麻烦,尤其不可将其单位的例如专业技术等重要技术信息告知其他单位,使得本企业经济以及名誉受到损失。
追本求源,严于管理。在商业企业中,合理的规划管理显得很重要,特别是对那些在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中担任着研究、研发等关键职位的科技人员。在科研任务尚未完成之前,若将项目的技术专利、技术秘密等披露出去而给国家、组织造成经济损失的项目相关人员,提出调职、离职的,原则上不予批准,擅自离开将原企业的专利秘密,甚而是某些确定为国家级的科技秘密告知现任单位,听从现单位对该无形资产任意使用,从而侵犯原单位的知识产权与技术权益的,要责令其承担相应责任。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若是用人单位在这方面有过错的依旧要承担起应负责任,体现出法律的平等性与强制性。
依法管理,立章建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由于我国的法律体制建立较晚,而且至今尚不完善,各商业企业要结合国情、企业情况,在借鉴国外相关保护无形资产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来制定本企业的规章。并加大执法力度,保证任何侵犯无形资产的违法行为都会受到严惩,严格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宗旨,在保证本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体现法律的权威性
设立机构,有效管理。由于无形资产具有其独特性,在对其的管理上亦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对其进行管理。企事业单位在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中也需考虑自身发展的需要,并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以达成目标。例如:将本企业的无形资产合法化、并在本公司内通过注册、登记等来备案,使其日后查阅有所依据,其中从他处引进的专利等要进行标注,并仔细审核,而后分析出企业无形资产优劣后进一步开发利用以使其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达到为企业增值的现实功能。其中仍不可或缺的便是建立一个专业 、优秀的评估队伍,加强对无形资产的规范管理,以防止其无形之中的流失。
人才战略,追本溯源。入世后的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等跨世纪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在整个发展进程中尤为关键的就是人才战略。如何创造一个相互信任、不断创新的人文环境,形成一个“惜才、成才、重才”的氛围,对国家、企业以至个人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这也符合现代发展中经济战略、政治战略等的需要。提倡以绩效考核为主的分配机制,避免以往“年功序列”式的只按资历与辈分来升迁的传统模式,逐渐建立科学、有序的奖励机制,对于那些为企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职工予以应有的报酬,以鼓励员工能够勇于创新,也帮助企业无形中培养优秀人才,使其成为中流砥柱。
市场配置,创新管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而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并趋于完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随着体制的发展,我国各企事业单位也应对其管理制度进行及时而必要的创新,以适应经济成分、分配方式等方面的多样化。同时也要将那些不适于组织与人才成长、发挥能力之处消除殆尽,以保证人才等永葆活力、不断为企业增进效益,最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环境的需要。不仅如此,在留住原有科技型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要破除某一企业专有人才的桎梏,使人才配置市场化这一设想不再流于表面。在诸多努力之下,科技型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能逐步达到国际水准,使管理世界化、制度国际化。
人尽其才,以情待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当人的生理、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便开始追求情感、自我满足等内心需要。因此,在以人才使用为主的人才战略中,如何能够吸引一流的人才并合理的进行配置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物质不再是人们求职并长期为企业效力的唯一动力。从而,如何像伯乐般发现千里马,并委以重任,在信任、赏识等基础上和科技型技术人才进行感情交流,最终达成以情留人才是各企事业单位最需要学习的。
科学分配,优化机制。众所周知,求职中相当重要的就是待遇,科技型人才依然如此。因此,企业若要吸引优秀人才,所不可或缺的就是建立与国际接轨、在同行业间具有竞争性的收入分配机制。并坚持以绩效为分配依据,公正的实行多劳多得的方式。有条件的情况下,推行员工当家做主的有效措施,使员工将单位当作自己的家。
广招贤才,有序竞争。不断进行良性竞争、吸纳人才而后持续培养以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循环机制。我国在入世后面对的竞争重点便是人才,因此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就要全方位吸纳各种科技人才与归国人才,尤其是对那些高、精、尖科技人才须进行重点引进,并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人才竞争。目前常使用的解决企业科技人才的方式是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投资或招收一些应届大学生以对其培养。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因此要尽力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培养机制以帮助企业获得所需的人才。
(作者分别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本文系天津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高等学校教师分类管理及考核体系构建研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12ZD48)
【注释】
①殷勤凡:“知识经济下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创新”,《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第2期,第45~48页。
②席酉民,唐方成:“不确定性环境下无形资产的和谐管理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第6~12页。
③张密生,杨德才,左汉滨,周祝红:“WTO与湖北省科技人才战略”,《咨询与决策》,2004年第5期,第22~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