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耦合(2)

地方高校转型与区域经济转型耦合发展机制保障

建立促进转型互动发展的工作机制。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地方高校转型,是涉及面广、周期长的一项整体性、系统性改革。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建立政府主导下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互动发展的协同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地方高校转型的互动。如成立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领导小组,负责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指导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主管部门或工业和信息主管部门,负责执行和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开展工作协调和实施考核。地级市政府的职能部门应与所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建立会商制度,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作。

建立促进转型互动发展的引导机制。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桥梁”作用,建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互动发展的引导机制。各省、自治区和地级市政府应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对所属相关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和绩效考核。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省级教育、科技、工信、财政等部门应共同制订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等规章制度,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相关制度与鼓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发展实现有机融合,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专业群对接产业群。

建立促进转型互动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省、自治区和地级市要根据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实际,建立促进两者实现互动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如设立主要用于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大项目资金,支持试点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集群)和技术开发中心、工程技术实践中心等基础设施;科技部门增加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科研项目的资助经费;教育部门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课题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予以经费倾斜;工信部门对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技改项目加大扶持力度;省级财政在高等教育专项资金中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予以倾斜支持,适当提高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生均财政拨款的基本标准,根据办学成本对不同专业设定不同拨款标准系数。

建立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工作机制。各地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实际,引导地方高校转变观念,制定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规划,实施办学转型发展。将那些与企业(行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具有较完善条件、先进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地方高校确立为转型示范试点高校,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给予办学指导和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建立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型管理体制。树立转型发展示范,努力建设一批地方转型示范高校,带动地方高校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产业升级的需求实施转型,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省级教育、财政、科技等部门联合制订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对转型发展为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管理模式、办学条件、运行机制作出明确的规定,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向深层次发展。

地方高校转型与区域经济转型耦合发展运作平台

产学研合作发展联盟组织平台。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引导和协调地方高校和企业按照自愿互利、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发展联盟,实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的整合,合作开展教育,共同实施科研与教改项目,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各省主管部门对地市产学研合作发展联盟推荐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应给予优先立项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优惠政策,以推进校企合作不断向纵深和更高层次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互动提供组织平台。

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几个参与主体通过协同作用和资源共享,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的科技创新活动。各地政府应积极支持地方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出台相关政策如减税让利政策,提高企业积极参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积极性。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鼓励企业投资与高校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工程实验室、技术开发中心和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基地。对共建项目,各有关部门要在土地使用、规划、立项建设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要以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依托,创新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模式和实现形式,把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专业园区建设成为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的窗口和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基地,促进园区产业持续发展和创新力的提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实现融合,进入良好的耦合状态。

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办学平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相适应,为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办学平台—有企事业单位代表和技术人员参与的学校董事会(理事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实行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结合,采取定单式、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化、“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配备相应的实践指导教师,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相连;高校根据产业(行业)发展设置专业,与企业联合共同申办专业硕士点,为企业开办专题研修班等,使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成为必然和实现快速提升成为可能;区域经济发展在高等教育的支持、服务下实现战略转型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系不断得到加强,两者在各方面实现耦合发展。

(作者分别为钦州学院研究员,钦州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和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4JGZ146、YB2014412)

【注释】

①许霆:“新建院校转型与创业文化建设”,《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

责编 / 张晓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耦合   经济发展   区域   地方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