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景天魁: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治 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如人民内部矛盾易发、多发,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问题突出,公共安全形势严峻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实践及相关研究表明,源头治理是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从源头来说,社会治理有四大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

1.源头之一:社会紧张度

当前,我国国内矛盾累积,发展方式转变,进入新的更困难的利益调整期(从受益未受益、受益多少,到有损有益、损难益难)。工作压力加大、财产纠纷激增致使家庭关系紧张;生存竞争致使就业关系紧张;收入分配不合理致使贫富关系紧张;市场秩序混乱,流动渠道堵塞,则共同促成社会关系的全面紧张化。社会关系紧张,容易激化社会矛盾,使简单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导致社会交易成本增大,最终将使人人受损。

2.源头之二:社会离散度

社会离散化导致了人际疏 离、社会失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 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原本在人 际之间起连接作用的中间组织大都解体。工业化容易造成社会原子化,即由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各种组织纽带的解体或缺失而产生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解组、人际疏离、社会失范的社会危机。工业化和我国社会的快速变迁加速了我国社会人际关系的解体速度,同时社会道德失范也快速蔓延。

3.源头之三:社会认同度

社会认同通过个人归类、成员身份、阶层意识、人际交往等向度来描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一个总体性的指标,社会认同是社会安全和稳定及有效运转的重要表征。目前,不论是个人层面、组织层面,还是社会生存层面的认同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个人对原来所属的社会缺乏归属感,对社会规则和社会权力缺乏认同感。我国社会认同的困境加剧了社会成员的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

4.源头之四:社会信任度

信任度与认同度高度相关。《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 2012-2013)》显示:中国现在社会的信任度不及格。城市居民人际间不信任扩大化,官民、警民等群体间不信任加深。该书对一年来中国社会的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安全感、社会公平感、社会支持、尊重和认同、社会信任和社会情绪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总体上分析了目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该书指出,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进一步下降,低于60分的“及格线”;人际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2-3成人信任陌生人。社会诚信资源匮乏,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缺失,这是当前社会关系紧张的突出表现。

由于上述4个源头方面的问题,使得一般化的社会管理无法解决社会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就要治理这个社会。源头治理效果优于危机处理,其优势表现为成本小、效果好、不留后遗症。社会福利在各种治理方式中是源头治理部分最有效的举措之一,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景天魁   有效性   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