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专家对谈:如何看待“学术与思想之争”(3)

——以时代精神引领学术与思想良性互动

“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基于特定思想立场的历史叙述,实际上是一种动机性关系,严格说来,所有基于学术探讨而形成的历史认识和历史叙述,都是一种马克思所谓“从后思索”的产物。历史总是存在于“源流互质”的探寻过程当中,而这也就是所谓主体性化的过程。

聂敏里:从古典哲学时期开始,哲学家们就试图对一些永恒的思想难题进行解答。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学术与思想是脱离时代的?在我看来,学术是思想的深化,而思想不过是时代意识的观念表达。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正如安泰不能离开大地母亲一样,不管哲学家们会将哲学这门学科以及在其中所发生的思想活动提高到怎样一个崇高与神圣的高度,它仍然只是“人类的”思想,从而也就不能不是一定时期的人们关于他们生活的世界所想的、所以为的。即便是表现为最抽象、最一般的哲学思考,也不能不受到人们所生活的特定的历史环境的限制,这反映出人们对所生活时代认识的局限性。哲学思考就是人类的自我认识,这正是通过思想史批判、在时代的自我意识中实现的。

张志强:历史上的学术讨论,都与特定时代的问题有关,都是以学术的方式展开的思想论争。某些实证性学术研究往往以科学实证的名义解构某些基于特定思想立场的历史叙述。“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基于特定思想立场的历史叙述,实际上是一种动机性关系,严格说来,所有基于学术探讨而形成的历史认识和历史叙述,都是一种马克思所谓“从后思索”的产物。历史总是存在于“源流互质”的探寻过程当中,而这也就是所谓主体性化的过程。“思想”就是这种主体性化过程本身,真正的“思想”都是主体性化形成的能动性本身,它总是根据对自己时代的理解和判断,根据自己对未来的想象来确定自己的历史方位,并从中找到主体自我形成的条件和契机。

谢文郁:思想归根到底是要解释社会问题的。当现有的思想体系无法有效解释社会问题时,人们就会去寻找一种能够处理当下社会问题的新思想。当然,新思想需要文本支持。通常情况下,新思想可以通过给出强有力的诠释来获得经典文本的支持。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英国思想界是建立在圣经基础上的。绝对王权观念是当时思想界的权威思想,具有深厚的圣经诠释基础。英国国会在抗拒绝对王权这件事上缺乏思想上的支持。1644年,神学教授卢瑟福出版了他的《法律与君王》一书,大量诠释圣经经文,证明圣经完全反对绝对王权观念。国会开会时,议员们人手一本。如果没有卢瑟福丰富的圣经知识和站在反对绝对王权观念的诠释立场,就无法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有效的思想支持。

欧阳康: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与所持立场应当来自于他所处的时代及其所面临的问题,这是一种问题自觉或者思想自觉。近代史上关于“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西方的制度是否适合中国等争论,不能说不是学术研究。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也许都有其严谨的学术调查和评价标准作为观点支撑,但为何却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应该看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体系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是拿你的优点与对方的缺点比,还是拿你的缺点与对方的优点比,这就形成了不同的价值选择。可以说,要研究某一个有价值的学术问题,一定要挖掘其内在的思想性,思想的价值体现为对其所置身的时代所具有的意义,符合时代的思想也需要学术的支撑。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时代精神   学术争论   思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