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河南省粮食物流体系的建议
政府积极引导,大力扶持。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大力扶持。近年来,河南省为促进物流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与迅猛发展的物流产业形势相比,这些政策法规在执行方面还存在滞后性,如土地征用、税收减免等,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河南省可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出台配套扶持政策,细化落实,积极引导,重点向物流企业审批、优化企业运营环境、保障建设用地、财税和金融支持、基础体系建设等方面倾斜。
培育大型龙头物流企业,分步推行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物流体系的建设要以集粮食储存、中转、加工、交易、检测、运输等功能中的几项或全部于一体的大型公司为依托。建议推广漯河市厂、库与贸易结合,并与交易市场、检测中心和散粮汽车运输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大型龙头物流企业对提升区域物流产业实力和形象能起到积极作用。可以在河南省粮食局系统先进行粮食现代物流试点建设,同时,综合考虑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中储粮总公司郑州分公司对公共物流设施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对相关企业的重点设施进行投资,增加散粮汽车、火车装车设备、散粮火车与汽车卸车设备、平房仓专用的散粮出仓机等配套设备。
积极推行粮食汽车运输方式,制订粮食汽车运输优惠政策。河南省推行散粮铁路运输方式的条件还不成熟,粮食的公路运输量很大,但缺少散装汽车运输经验。因此,先选择2~3个省内粮源和流量充分的散装汽车营运点进行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省全面推行散粮汽车运输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散粮火车运输试点。制订和落实粮食汽车运输相关优惠政策。目前路桥收费太高,超出运输企业承受能力,致使粮食汽车运输贸易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对散粮运输专用汽车实现不收费或减半收费,以扶持粮食四散化事业的发展。
发挥民间行业组织的力量。美国等国家物流产业发展先进经验表明,民间行业组织将积极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管理活动中,民间行业组织往往会发挥着政府无法替代的作用。河南省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成立专业性明显、组织能力强的物流行业组织,通过对物流企业的发掘与整合,打造以物流龙头企业为主要成员的联盟体,实现物流企业的设施共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粮食物流对营运筹划人员和各方面专业人员要求面较广,要求层次也较高。河南省一方面可依据实际需要,在省属高校增加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努力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科学扩大物流专业学生的招生数量,储备、引进物流专业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可着力发展高职物流教育,大力培育实用性物流人才。
加大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进物流产业发展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作为支撑。河南省可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加大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尝试搭建一个覆盖中原经济区、延及周边、辐射全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科学、高效的物流产业管理体系。注重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方面大力开展物流增值服务,提升自我竞争力。
(作者为中州大学副教授;本文系2011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编号:2011GGJS-273)
【注释】
①卢良恕,王健:《粮食安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页。
②潘瑶,贺政纲:“粮食物流需求预测”,《粮食问题研究》,2010年第4期。
③刘昕:“粮食安全新策全球配置资源”,《国际商报》,2014年1月10日。
④范思立:“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一号’战略”,《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1月21日。
⑤侯立军:《中国粮食物流科学化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2页。
⑥ ⑦⑧ 侯爱敏:“航空港乘势起飞蓄势发展”,《郑州日报》,2013年10月22日。
⑨张月华:“河南现代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⑩门可佩,赵凯:“2010~2015年河南省粮食生产预测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
责编/张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