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农业优势与农民增收为何不对称(2)

—针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情况分析

对策建议

新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战略接替区,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因此新疆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祖国西部边疆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因此完善新疆农民增产增收环境是重中之重。为此作为提高新疆农村居民收入的途径,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发挥优势,将农业内部结构向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方向调整。首先,重视畜牧业,发挥草原资源优势。长期以来新疆草原畜牧业“靠天养畜”,沿袭着“夏长、秋肥、冬瘦、春死”粗放经营的落后生产方式。随着人们对畜产品需求的增加,这种游牧方式所表现出来的诸多弊端已日益显露出来,为了摆脱新疆畜牧业的低迷状态,应出台一系列对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树立畜牧业在新疆农业的战略地位。与此同时,转变生产方式、突出牧业县职能、发挥半农半牧县优势、推进产业化经营,创造品牌。畜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更有利于牧业型贫困的脱贫工作。

其次,大力发展以林果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特有的林果品种资源,自古就使新疆瓜果种植的优势突出。但多年来,新疆优质林果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农村的村屯庭园、房前屋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散生的发展模式。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大力推进林果业不仅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人民健康需求,而且有利于降低在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的农业型贫困率,也更加有利于预防沙漠化扩大,保持生态平衡,防止农业污染。

第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改变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单一的状况。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单一本身就说明农村居民没有机会或没有条件去从事其他行业。新疆是欠发达区域,改革开放以来选择资源开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以及其关联的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在这种格局的统治下,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逐步衰退,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48.5%下降到2012年的11.9%,而同期的重工业比重由1990年的51.5%上升到2012年的88.5%。另外,地下资源属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很难参与其开发,因此对当地居民不能创造有效的就业机会。

为了改变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单一状况,应大力推进能够体现优势农业关联的产业群和产业链。如发挥畜牧业优势的毛纺织厂、皮革加工厂,发挥棉花优势的棉织厂及其相关的产业链,发挥甜菜优势的糖料加工基地建设,发挥林果业优势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等。振兴这种能够体现出新疆农业优势的制造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三,大力扶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农民生产资料成本价格的上涨,是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新疆依靠农业生产资料调运进行农业生产。我国农业本来就是小农农业,依靠活劳动投入,转向依靠资金、物质、技术投入来进行生产,这都大大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物质消耗总量,农民生产资料成本也必将持续上升,那么只有大力扶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成本,才能最终解决农民收入增加困难的问题。

第四,鼓励农户从事复合农业,提供技术服务,增加农民增收渠道。鼓励种植业农户从事农业畜牧业、林果业、蔬菜业等复合农业。牲畜、家禽的肉、蛋、奶等可以在进行一定的加工后出售食用,粪便可以作为农家肥料用于田地中。同时,鼓励部分农民成立专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经营点,为城市中的市民提供优良的肉、蛋、奶产品,形成一批较好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推动城市二、三产业向农村的扩展,最终实现农村和城市的一体化。在鼓励农副业生产的同时还要注意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为农民和农户提供消化农副业产品的渠道,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团队和群体组织的影响力和服务作用,分享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利益,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民增收渠道等问题做出贡献。

第五,加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新疆的市场具有封闭性、分散性与区域性,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新疆的运距很长,铁路货物进疆的平均运距是2855公里,出疆的平均运距是1944公里,是全国铁路平均运距的4倍。乌鲁木齐到各地州市的平均距离为742公里,各地州到各县城平均距离为155.3公里,运距长直接造成各地的市场范围狭窄,运输成本高,竞争力弱,只有发展现代物流业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新疆农村经济的这个瓶颈问题。

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开拓农产品市场。新疆资源优势的转换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和市场流通,新疆的交通运输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发展过程,具有后发优势,新疆应根据自身的地域特点、生产与消费流通格局,规划新疆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合理布局,将乌鲁木齐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加强各主要口岸的物流设施建设,建成强有力的物流支撑系统。同时,将高科技成果、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构建信息系统平台,推进农产品市场信息技术促使其产生新型的连锁、代理、配送、电子商务等业态,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

第六,加快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新疆人力资源不足已成为新疆经济面临困境的一大因素,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严重制约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转移。加快发展农村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迫在眉睫。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培训就会对新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产生很大需求,而通过举办短期职业培训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种需要。新疆可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模式的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实施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的创新机制。为提高新疆农村居民收入应首先注重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通过开发人力资源以及引进人才的渠道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重视留住人才,改变目前收入来源单一化状况。

(作者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许国荣(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农民增收   优势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