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论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发展与演进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不断创新与提升。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艺复兴出发,探寻我国特色执政理念的思想起源;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基本价值诉求及其实践,从执政理念的核心价值目标、具体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实现途径三个维度详细分析了我国特色执政理念的形成、发展和演进。

【关键词】中国特色 执政理念 发展演进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执政理念通常是指执政党以执政宗旨为核心的一整套价值判断,包含执掌政权的宗旨、目的和任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所需要的执政方针、执政手段等方面的理性认识和战略把握。在执政党的多种思想和各种行动指南当中,执政理念具有统领全局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执政党对于执政活动所形成的高度凝练的规律性认识,执政理念反映的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的整体态度,也是执政活动的旗帜与方向。执政理念中包含着核心价值目标、具体价值目标,以及价值诉求的实现路径三个方面。从这三个方面来剖析执政理念,可以使我们对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演进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思想起源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是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深厚根基。中国历史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特别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先贤们,以人伦道德为基础,探讨了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以及整个宇宙中的地位;探讨了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的问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影响深远的价值体系,也提出了最初朴素的“民本”思想。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孔子,创立了“仁”的学说,后由孟子发展为“仁者爱人”的主张,将民本思想推向了较高的地位。后来儒家思想不断演绎诠释,出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观点,对我国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执政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西方,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尊重人性”的思想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人的个性应自由。这对早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理论和执政理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起源于法国的启蒙运动,进一步提出“人民主权”思想。启蒙思想家更加鲜明地主张将人本主义和人的自然权利诉诸于政治体制当中。代表性人物卢梭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他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则提出:“个人的权利具有最高性,国家的权力是个人权利让渡的产物,……执政必须符合权利的让渡者—公民的意愿。”①这些思想逐步成为现代国家执政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执政理念体系的思想源泉。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产生与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将实现人类社会的解放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目标,在他们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深刻揭示了个人的充分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意义,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认识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是“绝大多数人”的发展,无产阶级的运动就是要为多数人谋利益,最终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具体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认为私有制的出现,财产占有的不公平是造成人的本质异化的关键。因此,要消除人的异化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发展社会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后,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价值诉求的实现路径是夺取国家统治政权,“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③这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由于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念的探索与实践还处于初期阶段。列宁认为执政党要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要把无产阶级中“最优秀和最可靠的领导、骨干”吸收进党内;在夺取政权后党的中心任务要转变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必须赶快学会做经济工作”。他指出了执政理念的具体价值目标:“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开采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④

马克思主义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党执政的核心价值目标,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本质与规律,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导与经验借鉴,是中国特色执政理念得以形成并发展完善的重要基础。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中国   理念   特色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