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伟大构想的提出,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凭借自身优势新疆可以为国家战略做出贡献:打造能源资源中心、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同时,新疆也面临包括基础设施、国内竞争和外部不稳定因素在内的障碍和挑战,解决好这些问题,新疆才能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核心区 新疆发展 经贸合作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时,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此战略构想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反响。“丝绸之路”这条在世界历史上占据极为重要地位的人文、经济通道,也在今天重新焕发了生机。新疆作为历史上“丝绸之路”在今天我国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可以凭借独特的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在取得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伟大构想做出应有贡献。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丝路经济带”)战略构想脱胎于古代“丝绸之路”概念,但又超越了这个概念,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方向,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拓展经济发展空间。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更加紧密。目前我国的经贸中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八成以上都集中东部沿海地区,我国经贸通道过于依赖东南沿海的海上通道。近年来周边邻国对于我国海洋领土的觊觎,以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的遏制与围堵,均造成了对海洋安全的潜在威胁,从而对我国海上经济通道带来风险,而“丝路经济带”的构建则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机遇。“丝路经济带”连接了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涵盖40多个国家,惠及30多亿人口。从我国通过西部陆上通道到达欧洲,相比通过传统的东南海路可以节约上千公里的路程。构建“丝路经济带”还可以带动中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从而有效分散东南沿海经济重心的压力,平衡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对海上通道的依赖。
目前,欧美经济泥足深陷,市场不景气现象普遍存在,中国还可以通过“丝路经济带”在中亚、西亚、南亚地区拓展新兴市场。同时,中国与中亚诸国在经济上存在互补性,他们也可以从“丝路经济带”中获益。
维护能源安全。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均属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的能源安全正面临巨大考验,目前我国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净进口国,其中2013年原油对外依存度约为57.4%,①未来还将继续提高。我国的原油进口面临潜在威胁,进口地区和进口路线存在不稳定因素,前者主要集中在政局不稳的非洲和中东,后者则主要通过印度洋至马六甲海峡海路。我国正处于国家战略发展重大机遇期,布局陆上能源通道,规避海上运输风险,以保证能源安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能源产业在中亚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支柱地位,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科技水平等方面比较落后,国内产业发展需要巨大投资。中国可以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资金资源为中亚诸国的能源产业提供现代化改造和产业链延长,使这些国家的能源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同时,中国还可以发挥枢纽作用,通过中国使包括中亚在内的亚欧大陆能源资源走向经济活跃的亚太市场。中国和周边各能源国之间的互补优势,不仅有利于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又能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受惠,还可以打造由生产、消费、过境环节组成的国际能源新秩序,形成新型能源合作机制。
打击“三股势力”的需要。近年来,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美国撤军伊拉克并未给该地区带来真正的和平与稳定,极端宗教恐怖势力在该地区愈演愈烈,并殃及周边,形成“溢出效应”。2014年9月11日至12日,“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峰会,与会各国领导人就安全、经济合作以及区域和全球合作议题进行了探讨,习近平提出的“丝路经济带”构想得到了广泛赞同。“上合组织”成立的初衷就是打击“三股势力”,即极端势力、分裂势力、恐怖势力。自成立以来,“上合组织”如一只铁拳打向“三股势力”,“丝路经济带”通过创造经济繁荣,促进区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从根本上摧毁“三股势力”滋生的土壤,这就是“软硬兼施”。
历史上“丝绸之路”中的新疆
“丝绸之路”形成于两汉时期,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②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以及沿线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哲学、宗教发展,为这些文明以后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从世界地理来看,“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丝路”)包括三条主要通道,第一条称为“沙漠(绿洲)丝路”,即主要经过我国南疆地区各绿洲城国的经济文化走廊;第二条称为“草原丝路”,主要通过蒙古草原,也是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第三条称为“海上丝路”,是通过海路从我国南方,经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抵达波斯湾的海上贸易通道。在这三条“丝路”中,“沙漠(绿洲)丝路”是最富盛名的路线,狭义上所指的“丝路”亦是指这条路。
新疆是“沙漠(绿洲)丝路”的中心地区,狭义上的“西域”基本等同于今新疆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西域”是中原通往中亚各国的重要通道。丝路上的新疆是各种族、部族、文明的汇聚之地。首先,经济上,龟兹、于阗、疏勒、焉耆等绿洲城国作为“丝路”贸易的中转站和商品集散地,将中国的丝绸和玉器输往西方,也将西方的珍奇物种输入中原。其次,文化上,古代新疆是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中原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在这里汇聚。宗教、艺术交流在丝路上绵延不绝。在不同历史时期,包括玄奘大师在内的多位大德高僧,为了弘扬佛教,探求佛法通过“丝路”穿梭来往于东西方。最后,在国家安全方面,从西汉开始,中原王朝就开始将屯田作为经营西域的重要手段,而实行屯田戍边的最初原因就是为了保护“丝路”的畅通,维护中原与西域各国贸易的正常开展,巩固中原政权西部边疆的安定和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