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策略探讨

—以江西萍乡为例

【摘要】资源枯竭型城市缺乏创新能力,其在市场分工中往往只涉及到初级产品的生产,却强化了对资源的路径依赖,从而导致其产业结构不断低级化恶性循环。资源枯竭型城市影响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加快城市经济转型,重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摆在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 产业结构 优化 萍乡市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B

从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我国大部分资源型城市往往都是依托资源基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构成了资源依赖型的社会经济结构,这个经济结构极易使城市的发展陷入资源枯竭、城市衰退的危机,造成经济发展与资源枯竭的矛盾加剧。要使资源型城市从资源枯竭的危机中摆脱出来,有必要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升级。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煤炭、矿石等资源的过度依赖,造成其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失衡等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充分显现出来。目前我国有近400座矿山、50座矿业城市由于资源枯竭需要关闭或者即将关闭。当前我国资源型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困难主要有:

经济发展滞缓。从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效益来看,部分城市人均GDP和在职职工平均工资仅为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50%左右。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支柱产业的发展受到资源枯竭的影响,接续产业的培养相对滞后,三次产业没有得到较好发展,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资源枯竭型城市一般都是依托本地一类或几类主要资源进行开发而逐渐形成的。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依靠资源开采和加工,资源产业是其主要产业,而其它产业则基本是围绕主要产业进行配套和服务的,从而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经济结构。这种产业的高度单一性,导致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城市功能不全,主导产业的重要性不能发挥,第三产业以及可替代产业发展落后,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

城市生态、生存环境破坏严重。很多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只考虑资源的开采,强调“先生产,后生活”。忽略了环境治理,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粉尘弥漫,废物堆积,地面塌陷,水源污染,耕地被挤占或毁损。城市环境恶化阻碍了生产发展,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城市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目前我国每年由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超过100亿元。每开采一万吨煤引起的地面下沉区面积达到0.2公顷,而每年矿山开采的废弃物占到工业废弃物总量的85%。我国境内的金属尾矿、煤岩石堆积达到50亿吨,遭到直接破坏或占用的土地面积约为200万公顷,被破坏的森林面积累计约106万公顷,被破坏的草地面积约26.3万公顷,并且土地复垦率大约仅为12%。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资源枯竭、矿井关闭。工厂停产使依赖资源开采而发展起来的相关产业,诸如运输装卸、原材料供给、建筑等行业逐年萎缩,导致政府税源减小,财政收入骤减,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职工工资的发放及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民生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片面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方式,导致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严重滞后,以及教育、医疗、娱乐、休闲等各种生活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城市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服务意识差。在城市的自然资源日渐枯竭时,由于经济实力相对落后,城市转型步履维艰,随着矿山的关闭,企业的破产,失业人口大量增多。而这些工人往往自身文化素质低下,技术单一或者没有技术,接受新事物困难或自己本身就不愿意再去接受新工作,加大对就业问题困难的解决难度。

萍乡城市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SWOT分析

萍乡在发展历史、产业工人优势、人文自然景观资源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老工业城市问题,比如重工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煤炭资源严重枯竭、资源萎缩束缚经济发展、社会负担沉重、城市形象及功能有待提高、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等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萍乡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步伐相对缓慢、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社会保障等难题。为了充分认识萍乡市的优势和劣势,发掘潜在的资源,克服路径依赖,同时更加清楚地了解萍乡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机会和挑战,用SWOT分析法来对萍乡的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萍乡的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优势分析。一是交通优势。萍乡的交通非常便利,基本上处于南北的交通枢纽位置:浙赣铁路、沪昆高铁、沪昆高速都从萍乡市境内通过,并且构架了与浙、湘、闽、粤八小时经济圈,萍乡自古以来就有“湘赣通衢”之称。二是区位优势明显。萍乡地处湘赣结合部,毗邻长株潭,对接长珠闽。特别是长株潭城市群对萍乡经济的辐射能力较强,产业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萍乡可以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后花园。三是文化资源丰富,拥有较多的红色旅游资源。萍乡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萍乡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这对萍乡的历史文化沉淀具有重要价值。萍乡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在江西省提出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背景下,对萍乡来说发展旅游事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萍乡的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劣势分析。一是地域边缘化,离省会城市较远。萍乡地处江西最西边,离省会南昌有250多公里,并且与江西省的其它城市的经济联系不够紧密,反而与湖南经济关系密切些,这对萍乡来说,要从江西省其它城市获得较多的资源是非常困难的。二是产业结构矛盾突出。萍乡市一直以来以煤炭产业及相关资源产业作为城市的主导产业,这导致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体制弊端较多,产业竞争力显得不足。在煤炭资源面临枯竭的情况下,同时水资源也比较短缺,造成很多产业的发展受制于水资源的供应。萍乡的接续产业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产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三是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人才、技术支撑显得不足。萍乡市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依赖较强,城市在面临资源枯竭的背景下,大部分行业的税收收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由于萍乡在发展的历史中欠账较多,人才、技术与金融支撑薄弱,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环境劣势是非常明显的。

萍乡的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机会分析。一是萍乡享受较多的国家政策扶持。萍乡持有三张城市名片: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可持续发展转型试点城市。萍乡属于中部城市,在政策上同时享受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支持。当然,萍乡要切实做好各项相关工作,用好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二是萍乡具备较好的区位优势,在产业结构优化上,可以融入长株潭经济区为着手点,积极承接广东省和浙江省在产业上的梯度转移,萍乡现有的产业园区建设是为承接各地产业转移服务的。

萍乡的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威胁分析。一是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兴起,各种新能源的研究与应用,使萍乡市煤炭资源优势削弱。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还将长期存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外部不利条件的制约,对沿海发达城市的外向型企业生产影响较大,这些都造成大量外出民工返乡,对全市就业造成一定压力,总之,萍乡面临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各项挑战因素较多。二是萍乡与周边城市的竞争比较激烈,特别是在旅游资源上,与周边具有相类似的旅游资源的城市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在产业转型上,萍乡的接续替代产业的培育困难,企业在生产上的成本上升,一些沉淀成本导致萍乡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具有较强依赖性,三是生态环境问题凸显,萍乡城市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地面塌陷是城市面临的一个问题。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缺水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造成了严重的制约。萍乡煤炭企业产生的粉尘对大气的影响很大,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就会产生酸雨,萍乡是全国酸雨重点控制区。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萍乡   江西   产业结构   策略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