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引领是领导干部价值观建设的激励要素
在深化对领导干部的价值观教育中,领导干部不仅是受教育者,一旦他们提高了自觉性,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他们又转化为教育者。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在实践中的表现,不仅会对领导干部群体产生影响,而且会影响到群众的价值选择。领导者的价值观及其实践是社会的表率。领导干部在价值观建设中发挥着先导作用。
邓小平说:“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③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建设,离不开榜样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先行者首先接受马克思主义,完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转变,并以他们的革命实践,影响和感召了千千万万爱国者重塑他们的价值观,以这些先行者为榜样,完成了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
1962年12月,焦裕禄到兰考县工作。面对纷纷外出逃荒的群众,他十分痛心,亲自带领县里的干部到火车站去看成批成批灾民逃荒的凄凉场面。他心里时刻装着人民,下定决心治理兰考的“三害”。他常说共产党员就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他率领干部到群众家中访贫问苦,送救济粮时把分给自己的大米也发到村民的手上。焦裕禄在兰考只工作了475天,就病逝在岗位上,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领导干部的本色。50年来,焦裕禄铸就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呕心沥血的焦裕禄精神,成为我们党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兰考的党员干部,老百姓还深深怀念他。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焦裕禄的光辉形象穿越50年之久的岁月,以其所具有的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价值观感召着生活在今天的党员干部,以他为榜样,继续前进。
榜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示范性模版作用,榜样把价值观由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人们能够从一个个具体人物的言行举止中总结归纳出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向榜样学习,因此榜样的作用,以他们的一言一行作为示范,对于正确价值观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建设离不开效仿和互相影响。
文化建设是领导干部价值观建设的根基
文化建设是价值观建设的基础和根本,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于文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人从出生就开始观察感知,模仿学习各种文化符号,接受教育,经过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逐渐形成价值观。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文化的渗透与他人价值观的影响,领导干部既受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更容易受政治文化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的多元与价值观的多样化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已成为时代潮流。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深入到价值观层面,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建设与管理,已逐步由过去注重意识形态的“灌输”方式,过渡到寻求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与时俱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先进文化是领导干部价值观建设的根基。
列宁指出,“只有确切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就必须强调各种健康的思想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在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有机结合起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促进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壮大,培育良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文化土壤才能对领导干部核心的价观建设发挥长期的良好的影响作用。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只要能发扬光大人类精神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剔除其腐朽和过时的糟粕,它就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规范有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非横空出世,它们都有着很好的历史文化的传承,我们不难从儒、释、道中找到它们的合理要素,譬如,中国文化就是个和谐文化,“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和谐文化的表现,也是它的要求;富强和公正等则渊源于“民不患于寡,而患于不公”中,这就是对富强和公正的诉求。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内涵,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和重要组成部分。还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也在民主文明和平等价值观中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它们表达得更加系统,更加规范,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以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成果为营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集当今世界文化的大成者,从卢梭、伏尔泰到孟德斯鸠等一系列人物有关自由、平等和法制的论述在马克思的理论中都有充分的论述和完整的表达,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重要方面也表现在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领导干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小而言之就能形成廉洁高效的团队精神,能提升企业、单位和部门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崭露头角,抢占制高点。大而言之,有关贪腐和社会不公的现象都能被驱逐到最狭小的区域中,从而可以形成风清气正,人人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这就能使我国在强者环视的国际竞争的格局中,不仅站稳脚跟,而且主动出击,为我国人民赢得更大的话语权,拥有更为有利的国际地位和发展空间。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和发扬对于我国社会的规范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也是实现国家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根基,领导干部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够到位,理解就不够深刻,执行不够自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就会大打有扣,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就达不到应有的高度。甚至可以这么说,领导干部的文化建设与价值观有着正向的关系,文化建设达到怎样的高度就有相应价值观的领先程度,以及这个价值观的贯彻落实的程度,所以文化建设是领导干部价值观建设的根基。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6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3页。
③《列宁选集》(笫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84~285页。
责编 / 张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