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运行的关键措施
不管是群众观念的教育培养,还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积极互动,亦或是群众路线制度化和常态化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都要最终落到实处⑧。所以,要实现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运行,必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基本标准”,将各项工作的着力点集中在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和整改提升上,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价值。
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强化党的群众路线运行的长效机制,要求党员干部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始终贯彻执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探索群众工作方法,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党的事业的主动性与创造精神,千方百计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努力。按照人民利益至上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精神内核要求,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树立党员干部良好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诚恳的态度,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提高凝聚力,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努力。
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植根于人民群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应以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建立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常态化机制,使群众观念深入党员干部内心。一方面,领导干部应当严格遵守党中央的“八项规定”,不断改进党风,改革不良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与党员家风;另一方面,对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审视,必须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长期性的思维,绝不能仅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终点和落脚点,要以该活动为出发点和起点,在不断完善常态化机制的过程中,严格执行要求,自我督促并落到实处,让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真正实现教育实践活动的规范化、有序化与常态化。各级党员干部应严格依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体要求,真正扎根群众,深入群众生活,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凝聚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适当地引入群众“倒逼”机制。要在人民群众的检验和监督中,提高群众路线运行的实效性。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探索得出的各类经验和总结形成的各项制度,应当充分运用到解决和处理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中,并在实践检验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取得长期的和实质性的效果。可以尝试适当引入群众“倒逼”机制,即利用群众自下而上的压力和推动力来提高群众路线实践的实效性⑨。在具体落实方面,群众“倒逼”模式要注意避免造成不稳定或者无序的状态,要在适当的范围和相对强度下开展。大量实践证明,利用群众的“倒逼”力量有助于形成推进群众路线落实的最大合力,能够解决人民群众中影响最大、最为突出、反应最强烈的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注释】
①白玉刚:“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3年第7期,第146页。
②李章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人民日报》,2013年6月20日。
③陈挥,宋霁:“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轨迹与贡献”,《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年第5期,第89~90页。
④秦玉安:“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启示—以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第31期,第115页。
⑤周英峰:“以强烈的为民情怀抓作风改作风,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满意效果”,《人民日报》,2013年8月26日。
⑥俞云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绍兴日报》,2010年10月24日。
⑦张泽,蒋云尔:“高职院校构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对策—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第240页。
⑧周琳:“论群众路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2期,第151页。
⑨张羽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8月12日。
责编 /于岩(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