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依宪治国是破解中国难题的有效法宝(2)

 二、强调依宪治国,就要实现依法治国水平的提高

十八大以来,强调依宪而治,就要更加自觉地落实“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长期以来,我们十分重视和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实践证明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完全符合实际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对法治方针作了新的概括,提出和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十六字”方针,这是很大丰富和发展。“法”的含义包括宪法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包括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通过的法规规章;包括地方人大和政府各部门通过的法规规章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通过的“法”是否科学?“不良的法”是否也要“必依”、“必严”、“必究”?科学的法律必定是符合宪法的,必定是受到人民拥护的,必定是符合实际的。所以科学的“法”必定是“良法”,科学的“法”必然是“善”法,科学立法是针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好坏和质量而言,所以新的法治“十六字”方针更加追求法律的质量和价值。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不仅仅要解决“人治”或“法治”问题,而且应当同时解决“良法”和“善治”的问题。因此,这一表述更加进步,更加科学,法律的社会效果更好。

方略,顾名思义,就是方向和策略,就是方法和战略。就一个国家而言,战略可以很多,如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等等,但称之为方略的只有1999年写进宪法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足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何等重要。

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根据依法治国的实施情况,作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个“基本方略”的内涵。他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来推进。”

十八届四中全会不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且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这是一个宏伟的、立体的、全面的概念,是包括法治思想、法律制度、法律运行、法律程序、法律监督、法律队伍等在内的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各项内容、各项因素的总和。要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规范体系,高效权威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有力的法治监督体系,充分而实在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大体系建设,确保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制度的构建与具体内容落到实处。

三、强调依宪治国,必须完善宪法狠抓各项法治措施的落实

三分部署,七分落实。宪法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从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到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跨越。

中国并不缺法律。根据2012年底的统计数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现行有效的法律243部,国务院制定的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721部,地方性和部门性的法规规章9200多部。我国用了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300多年的立法进程,是当之无愧的法律大国,但远远不是法治强国。

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完善立法体制和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务之急,我认为要以宪法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要完成编纂民法典的任务,要清理和废止计划经济时期、阶级斗争为纲时期、群众运动时期的法律和法规。

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可谓一针见血,直指要害。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但在涉及保障公民权利、国计民生和完善国家机构科学合理配置、严密的宪法实施程序、建立有效的宪法制度、实现宪法权力资源均衡等方面都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这就需要实现由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立体性转变。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将每年的12月4日确立为“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对此,我深表赞同。这对提高全民宪法意识,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现行宪法颁布30多年,从1954宪法算起已经整整60年了。但是破坏宪法权威,践踏宪法尊严,甚至将宪法抛诸脑后的违宪事件还时有发生。“举重以明轻”,宪法权威尚且如此,更无须说其他法律权威了。违宪行为得不到及时惩处和纠正,是对宪法和依法治国的最大破坏,而对一次违宪行为及时追究的重大意义要胜过1000次对宪法条文的宣讲价值。要树立宪法和依法治国的观念,一定要加强“依宪治国”运行机制建设,完善宪法实施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专门审查法律文本的合宪性,对触犯宪法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予以追究,决不允许违反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行为存在。要惩罚违宪者,保护合宪者,把宪法精神融入到人民的心里,把实施宪法落实到依宪治国的实践中。可以预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之日,就是法治中国建成之时。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驰]
标签: 治国   法宝   中国   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