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1944年4月12日《学习和时局》的讲话中,总结这段历史经验教训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七年上半年。那时北伐军到了武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忘记了国民党将要袭击我们。结果犯了陈独秀路线的错误,使这次革命归于失败。第二次是在一九三○年。红军利用蒋冯阎大战的条件,打了一些胜仗,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李立三路线的错误,也使革命力量遭到一些损失。第三次是在一九三一年。红军打破了第三次‘围剿’,接着全国人民在日本进攻面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更严重的路线错误,使辛苦地聚集起来的革命力量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左右。第四次是在一九三八年。抗战起来了,统一战线建立了,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和陈独秀路线有某些相似的错误。这一次,又使得受这些同志的错误思想影响最大的那些地方的革命工作,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
然而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又发生了因骄傲大意而发生决策错误、指导错误的问题。这就是“大跃进”的严重失误。毛泽东同志发动“大跃进”的主观愿望,是要抓住相对和平的国际形势带来的和平建设机遇,多快好省地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迅速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然而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结果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反而招致三年严重困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对经济发展规律和基本国情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这就说明,历史经验值得重视,值得认真总结。但是,即使是总结了历史经验,形成了正确的认识,但稍有疏忽,稍有松懈,仍然会重蹈历史覆辙,重犯历史性错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不但牢记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也记取了骄傲自满、急于求成的历史教训,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创出新局面。我们党在每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都始终重申高举旗帜、坚持道路的问题,都始终强调力戒骄傲、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可以说,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已成为高举旗帜、坚持道路不可或缺的精神状态。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倍加珍惜、努力弘扬。
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斗争中形成了戒骄戒躁、保持忧患意识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继续弘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坚持“两个务必”、保持忧患意识,以此作为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全党同志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明确,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这也就是说,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要始终保持“两个务必”、始终保持忧患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