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如此。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特别是经过近代以来近一百年的战争磨难,长期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中国共产党执政时,面临着国民党统治时期留下的烂摊子,既要解决六亿多人口的衣食住行即最起码的温饱问题,又要解决医治战争创伤、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社会秩序的问题,还要解决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大规模国家工业化的问题。更何况,中国还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政治上威胁敌对、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紧逼的态势。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恶劣环境,远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空前改观,但是面临的严峻问题并不少。当时,面临着“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秩序亟待恢复,长期禁锢人们头脑的“左”的思想亟待拨乱反正,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冤假错案挤压成山亟待平反昭雪,未来中国的改革发展方向和一系列大政方针亟待明确。就是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义无返顾地肩负起国家和民族重任,以每五年上一个大台阶的惊人速度,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口,创造出中国奇迹。这种执政奇观以及当初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是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其他任何政党所不曾经历的。
当今,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率、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徘徊的背景下,中国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全面深化改革制造出发展红利的回旋余地和拓展空间依然很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改革发展难题。例如,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经济总量与平均指数很不平衡,有效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实体制造业转型升级滞后而能耗过高、污染严重的问题凸显,党内腐败问题的高发、频发、易发势头还没有完全遏止下来,等等。因此,即便是取得了骄人的执政业绩,中国共产党仍然要保持清醒头脑、力戒骄傲。这恐怕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届政府、一个政党不曾遇到的特殊情况。我们要不忘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国内主要矛盾始终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二、中国共产党有过骄傲即失败的惨痛教训,也有过克服骄傲情绪后转败为胜的成功经验,这是党必须始终保持忧患意识的内在动力。
首先是大革命失败的教训。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再加上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在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掩埋好战友的尸体,擦干净身上的血迹,又继续战斗。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后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再度出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随后是三次“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教训。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三支主力部队,开创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等革命苏区,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多次击败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但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下,致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都受到极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最终赢得了长征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