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教研室主任陈冬生
主持人:通过赵博士的讲解,我们对于话语传播,比如传播什么内容,对谁传播等,有了更深的了解。刚才我们在访谈中,韩庆祥教授也介绍了话语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想请教陈冬生教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陈冬生:所谓话语权,通俗讲就是说话权。如果从学理上讲,就是控制舆论的权利,包括话语交往中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的定义权、解释权、主导权以及实际影响力。我们知道,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谁就能影响、决定社会舆论的导向和走向。所以,我今天就从世界历史视角来谈话语权问题。
我从三个要点来讲。
第一个要点,就是从世界历史发展规律来看世界话语权。世界历史这个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中提出来的。近现代以来,资本主义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打破了国界,使区域性历史变成了世界历史,在世界历史交往过程中,才产生了话语权问题。也就是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世界性分工和世界性交往,就不会有什么话语权问题。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经提出一个所谓“基辛格定律”。他讲,每过一百年,世界历史上就会出现一个世界历史性大国。从世界历史性的经验来看,真得还像那么回事。首先荷兰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最早的。后来西班牙崛起了,成了海上马车夫,成了世界性大国。英国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了日不落帝国。当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衰落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很聪明。每次世界大战开始打的时候,它都采取孤立主义政策。什么叫孤立主义政策?它说你们欧洲打仗我们不参加,你们亚洲打仗我们也不参加。但是两边打仗,两边买武器,我都卖给你们,但是你必须给黄金才能买我的武器。所以,全世界的黄金70%都进到美国的国库,它富起来了。而当两边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美国开始来收摊了,最后它成了得利最大的国家,它就取代了英国,成了世界历史性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我们知道,开始搞的还欣欣向荣,很有希望。当时我们认为,这个苏联很可能会取代美国而成为下一个世界性大国。但是,没想到“苏联模式”越到后面就越僵化、越教条,结果在冷战中,在苏联争霸中,苏联解体了,衰败了,社会主义阵营也不复存在了,这个时候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基辛格博士讲的每一个世界性大国也就一百年的阳寿。所以,2008年-2009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金融海啸,金融海啸引发了欧债危机,欧债危机导致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什么标志性呢?美国的发展已经到了顶峰,进入了天花板。什么叫天花板?上天无路了,只能走下坡路。所以人们讲,看样子下一个世界大国要出来了。当然,想当世界大国的国家很多,德国、日本、俄罗斯不是没有这种想法。我们中国,就是毛主席说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称霸不等于我们不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成为世界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成为强国,是我们的伟大梦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着急了。为什么呢?中国若成为世界性强国,意味着美国要失去独霸世界的领袖地位,意味着要丧失独有的话语权。话语权后面是什么?后面是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游戏规则就是制度,制度后面就是权利,权利后面就是利益。所以,美国为了它的国家利益,不会轻易地退出霸权舞台。我们知道,当日本的GDP是世界第二的时候,美国压制日本,压制日元升值,结果一下子戳破了日本的经济泡沫,所以日本十多年、二十年,经济一蹶不振。当我们中国取代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美国便把矛头直接对准我们中国,把我们中国当成了当然的假想敌。所以,美国提出要重返亚太,挑动周边国家来跟中国捣乱;它还利用其国际话语权优势,一会儿说中国威胁论,一会儿说中国大国责任论。国际上有些专家就说,中国在亚太只要能够好好发挥其主导作用,亚太就平安无事。但是,有些亲美专家站出来说,就是因为中国崛起了,亚太才不平衡。所以,美国就要重返亚太,搞亚太再平衡战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中国力求寻求世界再平衡。显然,我们比它高一筹。这时,美国急了,扬言它还要领导世界一百年。就是说,他要打破基辛格定律,还要再称霸世界一百年。要言之,就是因为下一个世界性大国可能是中国,所以美国就要先发制人,要继续把持世界话语权。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世界话语权,实质上就是国家地位的话语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