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在话语方式方面,强调政治话语、学理话语、大众话语和普世话语的有机统一。一种话语之所以能够被人接受,除了内容特别好以外,话语方式也特别重要。你讲的话语要让人们爱听,喜欢听,有亲和力,入心入脑。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他强调,在宣传思想工作方面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且产生共鸣。并且,习总书记讲话本身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知道,习总书记的讲话既表述凝练,具有大众的话语风格,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民族特点,还善于运用从容淡定、沉稳大气的肢体语言和语态。
第五,在话语自信方面,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总书记的讲话透露着非常坚定的自信。当然,我们的自信不是盲目的。我们之所以有自信,是基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发展成就,是基于我们解决问题的战略定力和执行能力,是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良好预期。当然总书记也强调,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且要不断地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使我们这个制度更加成熟、更加持久,也就是说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来增强我们的自信。实际上,总书记的讲话突出了一个自信与改革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往的改革成就使我们具有自信,我们在自信中进一步深化改革,未来的改革成就进一步会强化我们的自信。
第六,在话语传播方面,强调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增强传播能力。总书记在传播什么、怎么传播、对谁传播、传播的目的等方面都有新观点、新思路、新看法。比如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染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等等。刚才各位都提到了中国梦这个理念,就能够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理想、美好梦想沟通,在对外传播中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容易被倾听,有亲和力。再一个,包括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个概念,实际上也是属于能够融通中外的一个概念。它既基于中国发展实际的客观要求,同时又能够与国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对接,有利于传播中国声音。
第七个,在话语权方面,强调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对外,习总书记明确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对话语权,尤其国际话语权的强调,表明了我们有一种清醒的自觉意识。在这方面,总书记既有强调,同时也以自己的切身行动来推动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比如,他注重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合作,以提升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国际核安全方面,他强调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以增强中国的话语权。
主持人:刚才通过李教授的讲解,我们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话语创新有了更加系统和完善的了解。今天非常感谢九位老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做了一个深入浅出的交流。我们也希望在韩庆祥教授的带领下,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的学术团队能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支持!我们也感谢各位网友对于我们本次论坛的收看。本次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