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要点,就是从世界历史的主体地位来看国际话语权的实质。在世界历史中,各国的现代化有先有后。先搞现代化的,往往具有国际话语权的优势地位。而后发式现代化国家,要争取话语权,实质上就是要维护自己的民族生存权、社会经济发展权和意识形态自主权。我们知道,世界上的国家和企业一样,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流的国家和企业制定游戏规则。比如WTO,它就是依据美国的蓝本制定的。游戏规则是什么呢?就是制度,就是体现国家的核心利益和核心价值观。谁有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谁在实际上就是画圈给人家钻。所以,他有这个主导权,他赚钱想怎么赚就怎么赚。就像美国实行量化宽松,全世界涨价,特别是四大金砖国家,涨价涨得一塌糊涂,美国不涨价,但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时候,美国不缺钱,全世界缺钱,搞得钱荒。因为美国称霸世界有三大支柱,其中一大支柱是美元霸权。美国的话语权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利益输入机制,讲白了就是剥削机制,所以美国那么富,过得那么好,实际上世界都在援助它。二流的国家和企业做品牌。国际知名品牌,跨国公司,大部分在美国、日本、德国。我们中国缺少世界性的品牌,所以,很吃亏。人家挣大头,我们只能挣零头。比如苹果电脑iPhoe6,最近一段时间很火。实际上,iphone的实物成本,包括部件和劳动力成本,只在200-247美元之间。实际上,在美国本土,iPhone 6卖到多少?卖到七百多美元。iPhone Plue在我们中国却卖到6000-7000美元,折合成美元就是一千美元。而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就是中国的劳工在流水线上挣了多少呢?就是富士康给它组装,就赚了4美元到4.5美元。真正是一个蝇头小利。而美国在iPhone6上,美国挣的品牌价值是70%-80%以上。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三流的国家和企业做产品,因为没有技术垄断权就没有话语权,只有靠卖苦力。这就应验了我们中国古代孟子说的那句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表面上说,由人体劳力创造出来的无形资产更具有价值,而实际上却是掌握了价值观、价值标准与技术标准,掌握了话语权,就掌握了定价权,也掌握了剩余价值的分配和享有权。可见,这个话语权是国家和企业综合实力的概念表达,是价值观引领,是意识形态引导权或者说是文化霸权。因为话语权背后就是游戏规则和制度的制定权,而游戏规则和制度背后就是利益。难怪,西方人最喜欢讲,国家之间交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决不会轻易地把国际话语权让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权要取得世界历史性话语权,不但要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上全面创新,还必须巧用中国的软实力。
第三个要点,要巧用中国特色的软实力,创新中国话语权。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讲,统治阶级总会把自己的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的利益,这样就能够维护它的合法性。这是一个规律性的现象。难怪西方强调普世价值,把西方价值观说成是普世的,而把非西方的价值观说成不是普世的。因为这样,他们会取得普遍认同的优势话语权。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局面扭转过来,使我们中华文明,特别是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作世界上的一种新型文明。一种新型的文明类型要想取得世界话语权,我们还必须巧用中国的软实力,采取推陈出新的办法,来创新中国的话语权。我国学术界也要学习我们总书记在国际交往中巧用软实力来创新中国话语权的政治智慧。首先,就要挖掘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世界历史普遍性的那种资源,把它作为大前提;然后把它放在国际比较上,放在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上来;最后,以古今中外习以为常的经典概念重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说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略了。实际上,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个亮点。举几个例子。如用中国梦来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恰恰就可以与美国梦、欧洲梦相提并论,就可以同时站在一个平台上。为什么呢?美国有美国梦,欧洲有欧洲梦,中国为什么就没有中国梦呢?这是理所当然。我们中国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分别吸收了美国梦和欧洲梦的优点且加以集成创新,这样有利于确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再比如,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南亚一些国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从被日本侵略的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命运共同体这么一个核心概念,来描述和确认我们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一种政治关系、一种历史关系、一种现实关系。这一下子就把日本想重温大东亚共荣圈那种话语权给打下去了。所以,这是非常巧妙、非常智慧的,是有说服力的。第三个例子,当美国和日本企图在太平洋用一连串岛屿问题来围堵、封锁中国的时候,我们想到了其他的出路,包括打通印度洋的通道,通过巴基斯坦,通过其他渠道,紧连中亚,即打通了中亚的陆路通道。如果我们用其他什么战略术语,如西进战略、大国崛起等,人家就会害怕,就会引起恐慌。我们用什么呢?我们用丝绸之路、丝路经济带。用这些概念,从经济的角度、从合作的角度、从和平的角度、从交往的角度、从互利双赢的角度看,周边都会欢迎。因为他们的经济本来就比我们落后,他们可以利用我们的资源和平台发展起来,达到双赢。于是,这些概念一下子就被人家接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