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为什么人家老讲中国威胁论呢?因为历史上在元朝前后,蒙古人的马蹄曾经踏遍欧洲,踏遍南亚。而实际上,我们中国的历史,很长一大段历史都是和平的、友善的,是讲协和万邦、世界大同、天下皆兄弟的。因为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友善之邦,而且从中国古代文明里,就已经隐含着一种现代音符。比如以前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特别是西部的少数民族要到我们中原的时候,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跟他打,不用武力解决,大部分是主要采取两种办法,这也是“巧实力”:第一种办法是采取和亲通婚的办法,形成血缘共同体,然后由血缘共同体再形成一种命运共同体。这就消化了建政的威胁。第二种办法是类似张骞出使西域,用经济交往,用贸易,也就是用丝绸之路的办法来加强沟通,避免战争。讲实在话,那个时候西方人为什么认识中国时说中华文明了不得,就是通过丝绸之路,看到了中国的丝绸,看到了中国的瓷器,吃到了中国的茶叶,觉得中国是一个很值得向往的国家,他们就是冲着这个来的。这是很文明的、很和平的,西方很向往的。我们把这个作为资源,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那就是我们的话语权。我们从历史上就奠定了我们的话语权,这个最有说服力了。
今天,我们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法治中国概念,也是运用巧实力的一种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际上是西方概念。但是,我们总书记把它用于中国的制度建设,使我们的制度建设有一个完整结构,然后我们用这么一个大概念,把它统括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我们的制度系统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同时,又使西方容易与我们沟通。我们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都融入到我们的制度现代化建设中,然后,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法治中国来表达。这样,我们的话语权就不仅仅是中国的话语权,而且也具有世界历史性。
从这几个要点里我得到一个体会,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已经走到了我们学术研究的前面,我们学术界也必须学习研究党中央,特别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也要巧用中国的软实力,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如果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中国搞学术的就一定会掌握世界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教研室副主任李海青
主持人:听了陈教授对于话语权的讲解,我觉得我们网友对于中国的未来拥有话语权也更加有信心了。实际上,我们在谈到话语权问题时,也涉及到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话语创新问题。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也在发展。最后,请李海青教授给我们谈一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如何进行话语创新的。
李海青:以上八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话语体系问题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和阐释。其中都贯穿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话语创新。对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创新,可以从七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概括。
第一,在话语基础方面,强调中国道路促进中国实践成功是话语权的基础。总书记的多次讲话都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真正破解中国问题,促进中国成功。他讲到,30多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道路正确是根本原因。这样一种正确的发展道路使得我们中国的发展成就巨大而辉煌。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现当代的世界历史可以看到,中国的发展成就不仅是前无古人的,而且很可能也是后无来者的。我们讲,有实力才有地位,有地位才有发言权。这样一种巨大成就,使我们现在强调话语权具有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