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王旭明:中国语文教育已支离破碎 碎了一地(3)

“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中就很重视‘说’的,古书中的‘苏秦游说六国’、‘晏子使楚’等故事都在告诉人们语言的力量。”王旭明说。

但是,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没有专门进行说话训练的课程,使得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合理、幽默地表达思想,而是“只会讲官话套话,其实是在重复着废话”。

“我们的教材应该增加口语交际内容。”为此,他介绍说,新修订的这套教材口语练习力求接地气,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有题目编写组都反复推敲,增加对话交流。王旭明说,一定要努力使学生将来能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听众用合适的语言顺利地表达自己。

教师是语文教育改革中很难搬的一座山

教材、评价、教师、教学过程是语文教育最重要的4个方面,“评价和教师是两座最难搬动的山。”王旭明说。

现在中小学课堂非常流行研究课。通常一节研究课是这样的:老师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各组学生代表发言,最后老师总结得出结论。“但是,有多少老师能够真正地进行引导?”王旭明说,大多数老师完成了一个司仪的工作,把思考问题发配下去,然后依次点名让学生发言,很少能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切实的引导和启发,最常听到的是“××同学说的非常好、××同学讲的很有道理……”

“我们现在仍然是热热闹闹地搞表面上的传统文化教育,扎扎实实地进行骨子里的语文应试教学。”成都市一所小学的黄校长说,要想让语文回归到学科的本源,教师的素质是关键。

据了解,目前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都在进行修订,随着教材修订结果的颁布,语文教育无疑还会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教育和语文教育都已经来到了十字路口上,这时候我们尤其要回到常识,尊重常识,捍卫常识。”王旭明说。

因此,对语文教育无论是点赞还是痛骂,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要想方设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正如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所说,“中国人必须写好中国字、说好中国话,这是像一杯透明的泉水那样纯粹、透明的真理,还需要别的理由吗?”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