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中国人的文化层次还很低 受制于文化环境
口述|李学勤
他治学六十余年,从先秦追到远古,一辈子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探究符号背后的智慧密码,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是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之一李学勤。
在湖南千年学府岳麓书院,81岁李学勤老先生激动地走上颁奖台。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坚持亲临现场,向国学致敬。他感言,“国学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学术,国学经过五千年的积累的发展,像长江流水一样。活到老学到老,这对于国学而言是特别适用的。”
精明、聪明,算不上智慧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文明,现在讲文化的传承、创新,就是要传承、创新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和智慧。
世界文明古国不只有古代中国,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的文明都非常古老。然而,这些古老文明都断绝了,还有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也在中世纪就中断了,只有中国文明绵延五千年不断,这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有多少智慧的精华可以继承和创新?这是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情。
我们现在经常说,现代人很精明、聪明,但那恐怕都算不上智慧,它比智慧缺少太多太多的内涵。我们时常遇到,有人思维非常敏捷,但是,似乎仅限于敏捷而已,中国人聪明、计算能力强是有名的,但这却没有换来我们对文明史、文化史、科学史上的多大贡献,这说明我们的文化的层次还有不足。
文化层次决定了智慧的层次,那我们的文化环境抑制了哪些智慧的发掘?对于普通人,我们的文化会告诉你,该如何做,如何安排自己的一生。可现实是中国人祖祖辈辈辛苦、每天工作时间最长,拿到的工资较少,他们到底获得了什么样的智慧?我们的文化环境又帮助他们获取了多少智慧?
聪明的国人,也是精明的人,只是我们的文化环境没有使他们具有更多的思考能力,没有更多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反倒是看到更多的是,孩子一出生似乎就被固定了的生存模式,一出生就似乎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一出生就要接受漫长的意志的训练。
世纪之交的时候我提出过好几次,要特别研究二十世纪的历史。因为我们今天所有的学术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都来自于二十世纪。二十世纪以前还没有进入现代化过程,我们是如何经历这个现代化过程的,在各个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这些智慧性的总结都是很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