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学术人生 > 正文

饶宗颐: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 但它本是称呼和尚的

他与钱钟书并称为“南饶北钱”,与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季”。他达古通今,学贯东西,在学问的天地里,硕果累累。他就是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

有人说:“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著,而不为执著所累。凤凰网称之为“开启生命智慧的百科全书”,并在日前举办的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上,授予他“国学终身成就奖”。

“做学问,是学习古人的智慧”

对于饶宗颐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特别是在那些炫目的头衔之下,似乎有种尽人皆知的意味,而盛名之下,饶宗颐对于中国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作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书画家,他通晓英、法、日、德等多国语言文字,还精通梵文、巴比伦古楔形文字等“天书”。他的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诗、书、画、乐的造诣也极为高深,学贯中西。

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国内更称呼他为“第一国学大师”。

对于各种光环,九旬饶老淡然一笑,“呵,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白发白眉,颜容清癯,却如老顽童般“有趣”。无论身处何种场合,说到动情处,他总是眉发伸张,笑声抒怀,意味深长,“我不带徒弟,我干嘛要让人辛苦?我自己折磨自己就够了,不想让别人辛苦,做学问真的很辛苦。”

尽管辛苦,他依然坚持做学问,一做就是八十多年。饶宗颐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神力相助”。从小,饶宗颐便有“神童”之称,家中虽是当地首富,但父亲一直执着于学问的追求,这也影响了饶宗颐后来走上学问之道。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饶宗颐   国学   大师   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