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当前社会价值观变化特征调查:集体主义不断弱化

在社会转型中,物质主义价值观趋强,和谐秩序、公平正义、友善关爱的认同度逐渐提高

社会价值观是深层的社会心态,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更为深刻。社会价值观的纷繁和复杂使我们难以穷尽,也难以描画其全貌。限于研究条件,我们的研究结论并非全部来自全国性的大样本数据,许多结论是对某些省份中某些地区样本的测量和调查,这些研究可能无法反映全国人的社会心态,但我们希望以此来发现基本社会心态的特点和变化。

社会转型中物质主义价值观渐显

根据对黑龙江省和深圳市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居民物质主义价值观平均值为3.53分,略高于中值3.50分;且被调查对象物质主义价值观上得分分布围绕着均值呈对称分布,中间分布略高于正态分布。调查结果还显示,黑龙江省被调查对象物质主义价值观平均得分为3.47分,低于深圳市被调查对象物质主义价值观平均得分的3.61分,且这两个群体物质主义价值观平均得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黑龙江省被调查对象分属于哈尔滨市和某垦区,对这两个群体物质主义价值观得分比较发现并无显著差异。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特区的深圳是国内比较典型的现代城市,哈尔滨市作为传统城市,垦区作为典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代表,这一对比结果似乎说明随着现代化的转型,物质主义价值观趋向于增强。

集体主义价值观在社会转型中不断弱化

调查结果发现,深圳、哈尔滨和黑龙江垦区在集体主义价值观上的得分分别为4.64分、4.98分和5.06分(7点量表计分,4分为中间值,分数越高表明调查对象越重视集体主义),也就是说,深圳、哈尔滨和黑龙江垦区三地居民的集体主义取向依次显著增强。年龄越大的调查对象越看重集体主义。从现代化程度地区的差异和现代化程度反映在年龄上的群体差异看,似乎显示,现代化的转型程度使得集体主义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尽管从人们所感知到的现实状况看,人们大都认为中国社会更流行和鼓励集体主义,但个人所持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在发生改变。按照这样的趋势,未来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将会不断趋弱。

友善关爱价值观与现实感受存在较大落差

人文取向是社会鼓励人们对待他人公平、友好、宽容、亲切的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年龄与人文取向显著正相关,年龄越大的调查对象,越持人文关怀的价值观。在社会现实感知方面,不同年龄被调查者对于仁爱友善的感受并无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和人文取向显著负相关,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被调查对象,越少感知到社会重视仁爱友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人文取向有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认为自己处于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调查对象,更多地感受到人们普遍关怀和体谅他人。在人文取向价值观上,垦区居民显著高于哈尔滨和深圳居民,哈尔滨和深圳居民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似乎在说明,现代都市中人与人间越来越隔膜,尽管人们需要仁爱友善的人际关系,但是现实社会中这种关系越来越弱。

 人们普遍认同成功应该早作规划

未来取向是社会成员参与未来行为的程度,包括为未来做计划和投入,以及延迟个人满足,分数越高,代表调查对象认为未来取向越重要,要计划未来,提早准备,而不是接受现状、顺其自然。年龄与未来取向显著负相关,即年龄越大的调查对象,对计划未来的重视程度越低。受教育程度与未来取向显著正相关,即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认同成功应该早做准备,社会应当鼓励人们为未来做计划。但在社会现实感受上,年龄与未来取向显著负相关,年龄越大,越觉得当今社会并不注重计划未来、早做准备。受教育程度和未来取向显著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越是容易感知到当今社会成功需要提早计划。

对于个人受到的公平正义对待评价低于整体

心理学的正义动机理论认为,人类从根本上有一种相信“世界稳定有序、人们各得其所”的动机。也就是说人们都知道世界原本存在许多不公平和非正义,但是人们却抱有公平正义的信念。世道正义观可以分为指向他人或整体的一般世道正义观和指向自我或个人遭遇的个人世道正义观两个维度。前者是一种相信他人遭遇或整个世道当然合理的观念,后者是一种相信自己受到合理对待的观念。吴胜涛等人对中国17个城市2000余名成年人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持有较高的一般世道正义观和较低的个人世道正义观,即他们相信他人的遭遇或整个世道是合理、应该的,但却认为自己的遭遇不合理、不应该。

这一结果与我们在黑龙江的调查结果相似,对黑龙江被调查者一般世道正义观测量的均值为3.96分,个人世道正义观均值为3.58分。再对比哈尔滨和垦区样本发现,无论是一般世道正义观还是个人世道正义观,垦区被调查者得分均值均高于哈尔滨市区被调查者,且两地这种差异均显著。本测量采用的是6点量表,一般世道正义和个人世道正义得分都接近“有点赞成”水平。社会心态研究课题组采用公平感量表测量了黑龙江被调查者的公平感受,结果发现,“分配公平”得分为5点量表的3.35分,“程序公平”得分为2.93分,“互动公平”得分为3.22分,“程序公平”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余两项为中等偏上水平。从这两个数据的对比来看,人们感受到的公平程度并不高,人们所持的一般意义上的公平正义观念较高,而对于个人受到的公平正义对待评价低于整体,处于中等水平。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社会价值观   调查   集体主义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