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党的建设是党代会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点明确了当前党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切实完成的新任务、新要求、新举措,制定科学合理且丰富有效的执政主线。文章论述了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意义,阐述了服务型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服务型执政党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红船精神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并且强调了执政党建设的新目标。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核心战略部署在党的十八大中首次提出,是当前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课题,能够有效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意义
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服务群众的内涵外延及其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群众对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与广大党员的服务能力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实践操作中,依旧存在着上级党组织一味地要求下级党组织完成任务,落实责任,未能充分考虑实际困难与问题,党组织特别注重党员的义务而忽视党员的权利,党员关注自己的得失而忽视党员义务和社会责任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基层党组织无法淋漓尽致地展现自身的战斗堡垒作用,也使党员无法切实有效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了能更好地与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服务需求和发展要求等新的变化相适应,党组织应积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以此来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①
顺应群众多元化需求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有了全新的发展需求。随着人民群众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急需党组织带头为人民群众提供满足于市场需求的资金、信息、技术、思路等服务;随着人民群众逐渐树立起民主意识,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急需党组织当好引路者,科学地引导人民群众合理地履行公民权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急需党组织扮演贴心人的角色,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各种形式的关怀及帮助。由此,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关键之处是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顺应群众的多元需求。
增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需要。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是紧跟执政党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摒弃滞后的思想观念,从基层做起,时刻把握党的建设和执政规律,创新服务理念,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采用先进高效的发展方式,增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服务型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观,赋予了党的宗旨新的时代特征。服务型执政党建设过程中,全面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其明确指出,人民群众不仅仅是整个社会财富的创造人、实践人,同时还是整个社会财富的享有人,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服务型执政党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为宗旨,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愿望。
中国共产党是经过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锻炼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这些过程中,无论是党的建设所处的环境,还是党的中心任务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面对这些迎面而来的新形势,党应适时加强理论创新,不断加快党的事业发展步伐,有效指导国家建设发展。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的建设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拓宽,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确立了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新思路、新举措,强化了党建理论的创新力度。伟大的实践能够促进新的伟大理论产生,在新的理论指导下党的建设也会取得实践创新。比如,随着“两个先锋队”理论的提出,使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困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随着“依法治国”理论的提出,加快创新了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队伍净化能力。
服务型执政党明确指出,不仅要重视社会发展中各社会强势群体应当承担的合法权利与正当利益,同时还必须重视社会发展中各社会弱势群体应当承担的合法权利与正当利益。随着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应积极、科学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形成以人民群众为本的价值观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服务型执政党使得马克思主义宗旨观更加富有活力,同时也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旨观的内容、方法及对象。
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理论,积极探索了党的执政方式。随着服务型执政党的建设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由“管理”向“服务”快速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彻底抛弃了传统的计划管制思维,在民主法治与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基础上贯彻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服务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今后主要的执政方式,通过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获取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与支持。
党的建设自改革开放起获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比如,明确了党建所要完成的整体目标及两大主题;提出了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这一科学布局;构建了规范的用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开展了提高共产党员先进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各方面的实践教育活动。这一系列举措注重党员队伍的高素质,保证基层党组织科学建设和运行,将党的宗旨贯穿于全社会中。
通过明确与时代特征契合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及方式,确立活动开展的核心,通过组织活动感染整个社会。树立正确的廉洁意识,充分发挥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持良好的忧患意识,为党的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及时、有效地解决党内发生的重大问题,从而使党的建设朝着先进性的方向发展。在服务型执政党中,执政意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全面涉及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自我意识、自身定位方面的问题。唯有彻彻底底地处理好该问题,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才会有的放矢。因此,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始终围绕服务型执政党来明确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主张以及新的部署。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功能论,彰显了党的服务功能性。在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面临各种挑战,具体体现在:首先,社会利益格局、社会组织形式、群众就业活动方式均出现了较大变化,面对这种情况,党怎样严格贯彻落实党的宗旨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效实现;其次,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功能有所调整,但相关法规建设相对滞后,怎样系统而全面地监督和制约公权力,确保党的执政权力正确发挥。此外,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怎样确保执政党始终保持优良的作风。对于上述几种挑战,党应顺势而为,改变自己的功能定位。
我们党在成立初期就向人们昭示,一切以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为根本,党要为人民群众作出贡献,没有自己的私利。我们党是在浴血奋战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为人民群众无私贡献的精神始终坚定,虽然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无数次艰难险阻,但永恒不变的是为人民一心一意服务的意志,始终朝着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群众幸福方向不断努力。执政党建设复杂繁琐,更应该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将党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这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