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党的群众路线对西柏坡精神的继承和创新

【摘要】党的群众路线在本质上与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西柏坡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营养剂和动力来源,从“四种情绪”到“四种危险”的科学预警,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到“为民务实清廉”的深刻内涵,从“六条规定”到“八项规定”的制度保障,都体现着二者一脉相承的关系。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 群众路线 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与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加强作风建设,在西柏坡精神的基础上更加与时俱进、贴近民生,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西柏坡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居安思危”意识的传承与发展

从毛泽东提出的“四种情绪”到习近平指出的“四种危险”,清晰地勾勒出党的领导人对党内潜在危险论断的历史演进脉络,展现出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内潜在危险的清醒认识。

“四种情绪”—中国共产党执政前夜的重要警示。“四种情绪”是共产党执政前夜的警示。1949年全国革命胜利在即,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这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考验。此时,党内的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初露端倪,引起了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的高度警觉。

为此,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的最后部分,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谦虚谨慎的问题,敏锐地指出了“四种情绪”可能出现的危险:“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①“四种情绪”是毛泽东对即将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警示,其实质是世界观的问题,核心是“因胜利而骄傲”的问题,并指出这是产生腐败现象的主观原因。结合其他情况,毛泽东在历史转折时期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用以解决这些党内可能存在的、危及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四种情绪”。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醒大家警觉的“四种情绪”在党内极少数人身上出现,革命的胜利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使极个别党的干部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官僚主义思想有所滋生,这些情况使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考验。对此,毛泽东要求全党牢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真理,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精神。②由此可见,“四种情绪”是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对胜利和建立新政权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的科学预见,充分体现出毛泽东对党始终保持着执政忧患意识。

“四种危险”—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预警。“四种危险”是党中央对自身执政的警报。进入新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以及外部环境考验。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组织纪律松懈、宗旨意识淡漠,有的甚至出现了贪图安逸等腐败现象。部分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动摇,组织纪律涣散,滋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消极腐败现象,具体表现为政治上以权谋私、贪图名利,经济上贪污受贿,工作中不负责任、不务实效、弄虚作假以及生活中铺张浪费、贪图享受,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党风政风。

“四种危险”是胡锦涛继2011年“七一”讲话之后再次向全党发出的警示,并且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四种危险”与党的性质宗旨完全相悖,严重破坏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败坏了党的形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防范“四种危险”的思想保证,只有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加强思想建设,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为核心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加强作风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核心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够防止和消除“四种危险”,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的蔓延,才能切实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风建设内涵的传承与发展

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清晰地展现出党的领导集体对党风建设内涵认识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民务实清廉”是落实“两个务必”的有效途径,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做到了一心为民、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才能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最早总结。“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最早总结。1949年3月,毛泽东针对“即将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执政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执好政,用好权”的问题,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党面临的形势和党的思想状况,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③

毛泽东提出的“务必”和“继续”具有深刻的含义,一是突出强调了全党“务必”,即要求一定要做到,用铁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任何时候决不放松对自身的要求;二是突出强调“继续”,即要求大家继续保持战争年代的优良作风,决不能因为革命胜利而放松警惕,丢掉党的优良作风,被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打倒。

毛泽东一直从执政党成败和政权兴亡的高度强调“力戒骄傲”的问题,1944年4月在《学习和时局》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④1949年3月毛泽东提出的“赶考”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又一次深刻警示,是对“两个务必”的形象化和具体化。1949年春天,全国胜利在即,中央机关就要进北京城了,毛泽东想起了李自成的历史教训。他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高瞻远瞩地指出:“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⑤

谦虚谨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加关注党内骄傲思想滋生和蔓延的情况,指出共产党员只有决不骄傲自满,继续努力工作、学习,才能够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指出:“事物总是发展的……进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但是要谦虚……不但现在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⑥充分体现出谦虚谨慎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保证。

“为民务实清廉”—当代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最新阐释。“为民务实清廉”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最新阐释,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深远意义,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及时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

为民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心系百姓、勤政为民,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公仆意识,增强群众情感;要脚踏实地为群众服务,切实为群众谋利益;要把困难群众工作提高到作风建设的高度,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灵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备品质。务实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在察实情上下功夫,在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察实情,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出实招就是要使发展思路符合本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进工作有具体抓手,着眼于取得实际发展成果。办实事,就是要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把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事项办好、做实。求实效就是要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真正解决好问题上,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真正取得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

坚持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立身之本。清廉是要求党员干部要时刻警惕各种诱惑,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做到秉公用权、拒腐防变。党员干部要树立节俭意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文化素养,摆脱低级趣味,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西柏坡   路线   群众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