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群众路线及其在改革中的实践要求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我党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克敌致胜的法宝。党的群众路线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反映了我们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新的历史征程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发挥群众路线这个党的工作生命线作用,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始终做到党的工作与群众利益同频共振。

【关键词】群众路线 党的工作生命线 改革

【中图分类号】D262.2               【文献标识码】A

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时代—在任何一个重大历史时期,我们党正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够摆脱一个又一个发展困境,奋发图强,稳步走到今天,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可以说,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生命线”。新的历史时期,要着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①习近平指出:“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②我们党一贯重视群众路线建设,始终将其贯穿于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历史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指导思想,先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在战争年代、新中国建立初期,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始终走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前列,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不仅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还始终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尽管90多年来,我们党也走过曲折的道路,也有过挫折和教训,但正是群众路线使我们党从挫折中奋起。因此无论是人民,还是历史,都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法宝。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之所以丧失执政地位,就是因为没有正确地把握自身建设的方向,没有坚持与时俱进,没有把群众路线具体地历史地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在指导思想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最终丧失了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

实践证明,走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党就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失去了群众基础,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心系群众是首要。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历来重视坚持群众路线,要求党员干部心系群众,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但当前有的党员干部脑子里没有群众路线意识,心里没有惦记群众,只唯上,不为下,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把利益留给自己,把责任推给群众,让群众失望,有损党的形象。因此,只有心里惦记群众,坚守群众路线才有具体抓手。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抓作风建设,必须首先解决心系群众的问题。要时刻想着群众,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装在眼里,挂在嘴边,惦记贫富冷暖,关心喜怒哀乐,过问需求困难。要坚持深入一线,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在体察民情、真抓实干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让百姓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从而增强百姓对党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相信群众是基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定意义上,如果说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信任问题则是党和群众的关系的核心。但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持怀疑态度,不信任群众,不联系群众,或撇开群众,自行其是;反之,群众也不信任党员干部,心灰意冷,削弱党的威信,破坏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只有党员干部充分信任群众,群众才会更加相信党。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抓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如一相信群众。要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的正能量,紧密联系群众,始终信任群众,相信他们的智慧与创造,相信他们的淳朴与善良,在相互信任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提升威信。要客观辩证对待群众身上的问题与缺点,多包容,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多顺气,少找茬,特别要听得见群众的意见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服务群众是目的。无论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干事创业的根本宗旨。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但当前有的党员干部把服务群众挂在嘴上当口号喊,实则对群众漠不关心,不闻不问,见好处就捞,有责任就躲,甚至变相侵占群众利益,向群众吃拿卡要,让群众倒服务,损坏党在群众当中的形象,破坏党与群众的感情。因此,只有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才能真正体现党的宗旨。服务群众,虚心假意不行,半心半意更不行。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抓作风建设,必须持之以恒服务群众。要始终心系群众,时刻惦记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帮群众之所难,解群众之所困,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不遗余力办好,确保党的温暖在基层见效,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依靠群众是方法。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广大人民群众当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是伟大而又无穷尽的,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的重要保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试想,倘若没有人民群众这个坚强基石,党的事业将无以永续。但当前有的党员干部自以为是,单打独斗,不善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不注重发挥群众的创造力,失去群众的信任,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只有真正依靠群众,才能干大事,干成事,干好事。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抓作风建设,必须坚信不疑依靠群众。要强化依靠群众的意识,夯实群众基础,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认识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的智慧与力量,切实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拜人民为师,向群众请教,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解决实践中看似不起眼却又不可或缺的问题,真正把人民群众的能量发挥出来。

尊重群众是要求。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党在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并且注意尊重群众,最大限度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作用。但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官气十足,不愿与群众同甘共苦,或者盛气凌人,颐指气使,不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创造精神和民主权利,甚至耀武扬威,侮辱、欺负、愚弄群众,严重损害党与群众的关系,破坏党的形象。因此,我们党只有尊重群众,才会得到群众的尊重和拥护。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抓作风建设,必须把尊重群众当作基本要求来落实。要真心诚意把群众当作事关党的兴衰成败的衣食父母、作为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来看待,摆在突出位置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劳动、创造、地位和权利,让群众当家作主,强化主人翁精神,发挥主人翁作用。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路线   群众   实践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