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呼唤新富阶层“贵族精神”(2)

核心提示: 基于对当下社会奢侈无度、炫耀消费的解剖,对“挥金如土”背后的社会心理的深度分析可见: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但与“非洲”一些“原始型落后”不同,中国属于“文明型落后”,出现这种所谓奢侈 “常态”决不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应有的气质。破解“炫富”风可从五个层面实现从“财富贵族”到“精神贵族”的跨越。

“挥金如土”的背后

我国这样一个人均收入仍排名在世界百名之外、贫困人口数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发展中国家,却跻身于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这两个“第二”的鲜明对比可称得上举世无双。这背后暴露了诸多值得深思的暗影。

一是消费观念的扭曲。西方富人留下的印迹多是建筑和雕塑,是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名校,是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等;而中国的富人留下的印迹大多则是“二奶村”、豪华墓地和为子孙留下的银行存款。一些在欧美发达国家乏人问津的顶级豪车和奢侈品牌,却屡屡成为中国富人的抢购之物。中国富人们挥金如土、奢侈消费不为别的,只是试图借此炫耀自己的身家财富,以博得别人的羡慕和仰视。

二是回报社会意识淡薄。有调查显示,全国注册的工商企业超过1500万家,而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3万家,即99%的企业没有过捐赠记录。2012年,美国人在他们的自由支配收入所占比例已接近历史低位的情况下,慈善捐款仍增长3.5%,达3160亿美元,人均善款1029美元,占当年人均GDP的2.14%。而我国在经济形势继续向好的时期,2012年全国慈善和公益事业的捐款仅817亿人民币,较2011年相比竟下降3.31%,人均善款只有近60元。更令人寒心的是,中国每年所获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中国富人对待慈善事业的吝啬,极大地削弱了“人人慈善”的热情,挫伤了民众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三是税收制度存在缺失。自2001年起,中国每年都会发布纳税百强排行榜,而每当人们将纳税百强排行榜与另一个著名的排行榜——福布斯排行榜进行比较,总能看到两者的巨大反差。目前,占我国总人口20%的富人纳税只占总额的百分之十几,中产阶级纳税占百分之十几,而低收入人群纳税却占总额的60%多。有资料显示,中国富人甚至还有数万亿元的灰色收入没交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开征的遗产税又滋生一批“富二代”自由疯长起来,让不通过自我奋斗就成为有产者不再是一件可耻的事,更从根本上动摇了国人的财富观和价值取向。

四是教育方式过于溺爱。中国的富豪们大多创业于改革开放之初,时间精力大都花费在事业的打拼中,对子女的教育可谓是有心无力。再加上认为自己陪伴子女的时间不多等心理亏欠因素,有的富豪就采取用物质财富弥补的方式,无节制地满足子女的物质欲望。而这些蜜罐里长大的子女们,由于从小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环境中,极易沾染恶劣生活习气,丧失理想追求动力,精神世界空虚,为求得心理满足的各种出格炫富行为随之产生,给广大青少年心智成长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五是精神世界的空白。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追求,这是先祖们意欲抵达的人生最高境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精神世界被替换成了开名车、住豪宅、喝好酒、穿名牌四大目标。有人认为这是“追赶型经济体”在特定阶段的常态,但问题在于这种常态用于“原始型落后”的追赶尚可理解,而中国属于“文明型落后”的追赶,出现这种所谓常态实在令人不可思议,这决不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应有的气质。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新富   阶层   贵族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