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网络时代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网络时代,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人们面对纷繁芜杂的海量网络信息辨别能力有所降低,党的舆论引导权威遭受质疑,政府公信力下降等。网络在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群众工作的开展开辟了许多新途径和新方法。我们应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能力,提高反腐倡廉联系群众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关键词】网络时代 群众路线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18亿,手机网民超过5亿,而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增至12.33亿,普及率为89.9%,预计到2014年年底普及率将有望达到100%。网络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一方面给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也因其独特性为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网络”、“新媒体”、“新媒介”等名词多达13次之多,并详细论述了网络及新媒体在反腐倡廉、信息公开、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着重强调了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时代倾向。

网络时代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变革

“网络”并不是一个崭新的名词,它泛指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诸多联系,而“网络”作为互联网时代指被广泛提及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中国逐渐普及以后。但网络又不仅仅单指互联网,它还包括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及相关资源为基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体系和精神财富体系,如移动通信业务、电子商务、自媒体等等。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和快速普及,网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网络创新的更新速度前所未有,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必需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产生着史无前例的重要影响。

信息交互共享日益便利,新媒体时代悄然来临。相比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普通民众获取信息的途径相对单一,活动空间相对闭塞,90年代以后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克服了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将世界更进一步地联结为一体。尤其是卫星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和迅速推广,使信息在全球范围内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广度极大提高。

手机短信、QQ、微博、微信、播客等新媒体的兴起,使人们的信息沟通和互动更加频繁。由于人人都是一个客户端,可以发帖、转帖、进行评论,使得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交互信息,突破传播的地域局限和空间局限,实现信息的全球覆盖。车载电视、楼宇电视等分众化媒体,对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段内形成“强制收看”。群发手机短信,也可使信息精确送达指定目标用户,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微博、播客等传播渠道的开辟,使得任何目击者都能在第一时间发布现场消息,引发关注。但与此同时,信息的内容也因传播者的发布状态、发布方式和发布目的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解构,使得信息内容日益趋向碎片化。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工作面   网络时代   对策   群众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