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群众的监督。积极推进党务公开,畅通监督渠道,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发挥好举报箱、举报电话和信息员的作用,特别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解决办法求教于群众,拍板决策问计于群众,必要内容公布于群众,确保党委的权力在群众的监督下运行。
注重抓实分工负责,解决好“落实不力”问题。正确决策只是完成“上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做好抓落实的“下篇文章”。一要调动副职和部门领导积极性。坚决克服把“分工”当“分家”、“分权”的思想,根据班子成员的性格特点和专业特长,合理分配工作,使副职和部门领导各把一摊、各展其能,尤其在执行重大任务时,敢于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们,既体现了相互间的信任,又使其经受了锻炼,促进工作落实。
二要发挥基层支部党委作用。凡是基层支部能完成的工作,都放手让他们去干,在涉及基层利益敏感问题上,充分尊重基层支部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工作在末端落实。
三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不按规矩办事或不负责任的人和事,要敢于较真碰硬,防止游离于会议决议之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搞变通。坚持把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情况纳入党委工作报告、领导干部述职考评,纳入党风党纪检查,对决策失误、执行党委决议不力的,要区分责任、严肃处理,切实增强执行力。
用群众路线的方法不断推进党的建设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它回答了我们党的全部工作为了谁的问题;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路线,它回答了我们党的一切工作依靠谁的问题;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认识路线,它回答了我们党的正确认识从哪里来的问题;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回答了我们党的工作的内容就是动员群众、组织群众。③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一根本方法。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完善科学决策的机制,努力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氛围。要扎实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明白,群众路线的方法永远不会过时,再发达的交通工具、现代传媒,也代替不了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深入群众之中,直接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这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延伸思维,将有效抓手推进为定海神针。不少单位自觉不自觉地将群众路线认定为搞好党的建设的“有效抓手”,这一定义,人为缩小了群众路线的功能,执行起来往往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结果依然是集中大于民主,群众参与、群众决策的先进性体现不出来,集众之智、集众之长的集体决策体现不出来。这一问题,归根结底是目光短视的问题,是思维局限的问题。对整个支部而言,要有效延伸思维,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党的建设的定海神针。
一要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广度。坚持每个环节有人民群众参与,每个层次有人民群众监督,每个决策有人民群众建言,切实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单位建设之中。
二要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的深度。改变以往的领导拍脑门决策的“灵感”,充分吸收每名群众的智慧;改变以往的只征求意见,不见行动落实的“作秀”,决策要充分体现每名人民群众思想;改变以往的上级要求抓一抓,风头过后涛声依旧的“应景”,让群众建言,参与决策常态落实;改变以往只落实符合自己思路的“筛选”,让人民群众建言条条有回应。
三要灵活人民群众参与的自由度。不人为划分范围,不设置人民群众参与“禁区”,让人民群众拥有广泛的参与权,知情权,话语权;不局限时机,让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能够随时闪光;不局限于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等场所,让每个决策能及时听到群众的呼声。
拓展思路,将支点作用改进为立体网络。要真正让群众路线走进实践,走开长效实践,走好高效实践,就要广泛布点,全面撒网,构建时时、处处、事事都有群众参与的立体支点网。一要依势布点。借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健全群众组织,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反馈决策效果,让沟通顺畅。二要依局布点。人民群众依据兴趣爱好、地域范围、生活习惯组成自己生活的小圈子,要充分发挥每个朋友圈的正能量,各自选定意见“投递员”,倾听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次的声音,让每项决策能够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三要有效融合。要突破各自为战的局限,统一协调,均衡发力,互相补位,构建起时时有反映,处处有行动,事事有回应的群众性立体网络。
长效坚持,将触动作用转化为高压态势。如何让党员的触动多一点,监管实一点,就要充分发挥群众路线的效力,将监管长效化,高压化,将群众的长效监督变成党员的自觉行动。一要真正触动本质。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用群众观点去评判更有说服力。在民主生活会时,设置群众代表席,由群众代表收集意见,画实党员像,并全程参与民主讨论。二要搞好触动延伸。真正的触动应该是在平时生活中,党支部要为群众“撑腰”,让党员时时在监督之中,赋予人民群众随时批判权,让党员即时整改,提高党员的先进性,健全党员队伍和党支部建设。三要搞好落实监测。会后的落实效果缺少强制力,缺乏督导力,缺乏时间效力,结果是不落实、假落实、挑着落实,小问题落实,大问题不落实,简单的问题落实,难做的问题不落实。发挥群众组织立体网络的效力,由群众评判,由群众监督,形成大家“找别扭”的整改氛围,圈内圈外齐抓共管的高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