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的对策
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一是加强教育和培训。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教育相结合、动态管理和严格管理相结合、政治关怀和生活关怀相结合,以党员全员培训为目标,以各级党校和现代远程教育为主阵地,注重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并认真做好大规模培训党员工作,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在党意识和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
二是强化干部实践锻炼。要以目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解决个别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其服务群众的水平。同时,要建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地,增强部分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是完善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要逐步建全和完善“领导在一线垂范、干部在一线实践、情况在一线了解、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加深、威信在一线树立、成效在一线体现”③的群众工作机制;要建立年度考核问“效”、任职考核重“德”、平时考核强“管”的“三位一体”干部群众工作考核体系,不断提升干部选拔和奖惩的公信度。
四是夯实基层工作责任。坚持责任共担的原则下,不断强化各级党委“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责任意识、“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服务意识和“抓党建必须重基础”的效率意识,真正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各级党委的职责范围和考评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与此同时,根据不同领域党建工作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加强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使各类党员都有不同的工作职责、活动平台和考核标准,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
加强队伍管理,提升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重点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范围。加大从本村优秀现任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务工返乡的农民党员中选拔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力度。鼓励优秀民营企业管理人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中的党员回村任职创业。积极探索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培养办法,建立村和社区后备干部库。
二是加强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全面兑现落实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待遇,加大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和社区干部力度,完善从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副科级干部和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制,建立大学生村官动态考勤、联系帮带、跟班培养制度。
三是加强和改进党员发展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④改进新形势下的党员发展工作,逐步解决基层党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弱和部分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无党员等问题。
四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监督职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探索处置不合格党员办法和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把握现代党员流动性比较强的特点,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探索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
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两新组织”等新领域的组织设置,探索创立科学的组建方式和组建模式,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有效覆盖。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健全镇(办)党委议事决策机制,完善村(社区)党组织运营机制,推行文明工作法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活动水平。
二是强化镇(办)党委和村级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目标,以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为重点,着力强化镇(办)和村级党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同时,注重优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的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积极性。
三是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以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主要方式,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站建设,形成“两委一站”的工作格局和“一部三室三站一场”的服务体系。
四是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网络。按照优质便捷、实际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机制,努力将村级(社区)活动阵地建成集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
夯实服务基础,提升保障能力。一是加大基层党组织运行的物质支持。从政策层面上,上级主管部门每年的新增财力要向“三农”倾斜,公共财政向基层覆盖,加大基层政权建设投入力度,统筹解决好基层党组织运转经费,逐步化解镇、村债务,让镇村党组织能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在制度层面上,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稳定规范的村级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能力。在操作层面上,各级政府要建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基金,把更多服务群众的资源和手段交给基层党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服务群众活动,确保为民办实事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技术层面上,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经费使用符合有关规定。
二是逐步提高基层干部工作报酬。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合理确定领取补贴的村干部范围,同时要按标准落实好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以及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务津贴制度。
三是要加大对基层的各项投入力度。为了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必须大力推动和引导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发展要素向基层倾斜,把办实事、做好事的手段更多交给基层,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
四是创新载体、搭建服务平台。围绕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在农村和社区,要继续深入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和“文明社区、和谐家园”活动;在机关,要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改进作风、争作表率”为载体,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在非公经济组织和两新社会组织,要以“建组织、强作用、树形象、作贡献”为载体,⑤实现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互动双赢。
(作者分别为中共安康市委党校讲师,安康行政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习近平为何强调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三性’工作”,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13992803.html。
②“要选用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南方日报》,2013年9月18日。
③刘云:“群众工作怎样做到群众心坎上”,《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年1月21日。
④曲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第88页。
⑤中办转发:《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人民日报》,2010年5月14日。
责编/王坤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