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建设

【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深度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深入研究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从而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队伍管理,创新工作模式,夯实服务基础,促进服务群众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服务能力 影响因素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内涵

“基层”是执政之基。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依据《党章》在社会基层所设置的组织机构,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组织优势,始终贯彻群众路线、牢记宗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经验,坚持不懈抓基层、一以贯之强基础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要求。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三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不仅为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又赋予了其新的定位。

“服务”是本质要求。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以贯之。在当前的经济社会转型特殊时期,作为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核心,基层党组织肩负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推动发展、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实现公平正义、联系服务群众等多重功能。要完善和发挥好这些功能作用,贯穿其间的本质要求就是“服务”。无论任何时候,服务不但要成为涵盖基层党组织全部职能和工作的核心理念,而且要始终是其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服务”基本内涵就是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只有切实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能力”是核心支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是指基层党组织实施、完成服务群众工作,增强凝聚力、战斗力,赢得群众信任和满意所必须具备的价值理念、功能定位、物质保障、制度机制及其执行力、服务本领等主体条件。其主要体现在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等实践过程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的重点是基层党组织要掌握充分的资源,确保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换为工作优势,为群众提供“适销对路”的服务;同时基层党员干部要具备过硬的本领,努力把党的任务完成好,以实际行动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

尽管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对照十八大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新要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亟待提高。专项调查中,在发放的4585份问卷中,认为党支部书记奉献意识不强的2013人,占44.26%;安于现状,不思进取2130人,占46.83%;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2176人,占47.85%。少数基层支部书记服务理念缺失,没有充分认识到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党建工作不太关注、不太重视,往往重经济、轻党建,重业务、轻党务。二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作风漂浮,能力不强,素养不高;一些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崇尚个人利益、经济利益至上;青壮年党员大量流出,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组织活动方式单调,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基层组织设置滞后,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目前,党建工作涉及领域越来越广、范围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呈现出系统化、项目化、精细化的特征,然而,在个别地方,党建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和措施手段仍拘泥于传统,难以体现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四是党建工作还存在“空白点”和薄弱点。特别是在两新组织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还有相当大的空白,组建率和覆盖率不高。企业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赖于业主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

造成这样的情况,有诸多影响因素。一是服务群众的培训教育不到位。近几年来,基层党组织虽然都非常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党员的素质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但在培训内容方面还不够全面,重视政治理论培训和思想教育,忽视实用技能和服务手段培训;在培训方式上,不能有的放矢、科学分类,造成培训内容和业务工作相脱离,而且培训目标不够明确,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培训教育机制。二是服务群众的队伍能力不强。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带有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痕迹的陈旧观念仍然束缚着村级党员的思想和行为,部分党员干部把党组织的工作全部放在处理日常具体事务上,对于如何开展服务工作,处于“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①的尴尬境地。部分党员干部虽然有服务群众的意愿,但缺乏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本领,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欠缺。部分党组织没有把干部服务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固定下来,经常抓,抓经常,有时,为了完成任务,展现工作成果,仅以阶段性活动形式,内容单一,避重就轻,意义不大。

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建设几点启示

第一,增强服务能力的前提是优化组织设置。为了应对传统党建模式日益满足不了群众现实需求的挑战,优化组织设置、加强和创新区域化党建是增强基层组织服务功能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通过推行灵活务实的组织运作方式,转变组织架构,达到优势互补,才能进一步增强区域性党组织统筹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最终使其成为现代区域治理结构中的领导核心和社会“网格化”服务治理体系中的“织网者”。

第二,增强服务能力的根本是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创新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健全基层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和科学考评机制。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愿意不愿意、支持不支持作为检验基层干部队伍的基本标准,着力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服务意识强”②的基层干部充实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来,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整体水平。

第三,增强服务能力的基础是搭建服务平台。以丰富的服务内容和有效的服务载体为基础搭建服务平台,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建设才是有源之水。必须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类资源,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和打造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探索和创新服务新模式,拓宽和延伸服务领域,实现品牌化服务,为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有力的服务资源和保障。

第四,增强服务能力的关键是完善服务网络体系。完善高效的服务网络是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和服务群众能力的关键。要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要求,有效整合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推行党建网格化,努力集聚区域力量,实现对网络进行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服务,真正使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扎实有效、深入民心。 

第五,增强服务能力的保障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能力长效机制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党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根本。要建立严密的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推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把基层组织工作的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下基层   党组织   形势   群众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