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块管理,加速推进民生项目。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事项单独列出,切块给职能部门负责,同时统筹部门加强监管,减少项目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反复审批。
市场运作,充分撬动社会资本。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市场运作、公开透明、合理回报的基本原则,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切实保护社会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与财政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在法律、法规、政策适用和扶持发展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建立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建立项目稽查工作机制,加强项目适时跟踪,实行事中监督、实时纠错,确保政府投资按规定投入使用并尽快实现投资效果。二是建立项目后评价机制,总结项目决策、建设等方面的主要经验、教训,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达到促进政府投资决策水平提高、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规范建设领域权力运行的目的。
彰显三个特点,兼顾速度质量效益
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零时限”改革推行以来,龙华新区在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建设上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有效解决了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同时,审批部门解放了自己,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当中超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在事中和事后监管上,减少了行政资源浪费,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对转变政府职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审批“零时限”改革后,龙华新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平均缩短了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大型项目审批时限从317个工作日缩短至98个工作日,中型项目缩短至84个工作日,小型项目缩短至77个工作日。同时,不仅加快了政府投资进度,也撬动了大量社会投资。截至目前,共组织了5批108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达242亿元;2014年区级政府投资实现翻番,达到60亿元,预计撬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亿元。
正是由于群众关注的重点民生事项得到了快速推进,审批“零时限”改革最终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例如民顺学校,按原审批模式,预计最快要到今年4月完成施工招标并进场施工,明年秋季招生前才能投入使用。按照新审批模式,民顺学校去年11月就完成施工招标并进场施工,现已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片区学位供给紧张的局面。还有德政路龙大高速立交桥及德政路东延段工程,从立项到全线通车仅用时一年,相较原有模式至少提前两年完成。它的建成,对改善片区内部交通环境、支撑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调研组专家认为,龙华新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零时限”改革彰显了三个特点:一是以依法行政、遵循工程建设规律、保证项目建设质量为前提;二是充分发挥了新区大部制优势;三是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实现了从重程序、重监管、轻执行向严关键、优监管、重执行转变。
专家指出,龙华新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零时限”改革,符合中央提出的减少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如果说前期的改革是对审批时间进行“拧水”的话,那么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对审批时间进行“脱水”,彻底去掉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最大限度地缩减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使企业投资活动更加便捷高效,为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和竞争活力创造良好环境。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聂志刚)
责编/王志远 美编/于珊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