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4年9月10日至9月17日
调查样本:7856人(随机干部2552人,网友5304人)
调查方式: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人民论坛网等多家网站推出网络调查问卷;
通过人民论坛理论调研点随机发放纸质问卷
数据统计:干部占权重40%,网友占权重60%
调查结果
65.3%受访者认为“腐败蔓延让官员身不由己”是导致官场逆淘汰的原因
“不跑官买官,只靠政绩不管用”列受访者选出的官场潜规则首位
57.8%的受访者认为,建立官场正淘汰机制需“净化官场政治生态,改变小圈子文化”
调查缘起
近日,人民论坛杂志刊发专题《政治生态如何修复与重建》,用7篇专家文章系统探讨当下中国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的《从周永康腐败集团看官场人际关系与政治生态》一文,第一时间被网媒以《人民论坛刊文解读周永康案形成原因与对策》《警惕官场不健康人际关系》等为标题进行转载,引发舆论热议。据不完全统计,在百度搜索“人民论坛刊文解读周永康案形成原因与对策”,可得到约3,050,000个搜索结果;在网页端,腾讯仅评论就超4500条;新浪有16000人参与;网易超过4600人参与;凤凰超过19000人参与。
通过进一步梳理、归纳公众的评论跟帖内容可发现,当下谈论最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类似周永康的大贪官、小贪官们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的高峰的?二是,百姓希望能够真正感受到基层反腐的力度。对普通百姓来讲,大老虎可怕,可与基层民众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小苍蝇更可恶。让这些贪官污吏暴露在阳光下,成为很多人的现实诉求。三是,下一步的反腐走向究竟如何?制度的建设会取得怎样的成效?应该看到,强力反腐背景下,社会公众对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的期许异常强烈。与此同时,反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已成共识,公众对未来的反腐局势依然充满信心。
由此可见,当下的政治生态问题确需高度重视。周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国官场的现状,大大小小的权力网络相互交织,最终形成一个坚固的利益共同体。需要正视的是,政治生态的修复与重建确实存在诸多难啃之骨。腐败分子聚集在一起,逆淘汰了许多好官能吏。现存的很多体制和制度常有“形同虚设”之嫌,貌似强大,实为纸老虎和稻草人,无法起到制约与威慑的作用,致使周永康之流能够铺设个人官场关系网,甚至层层控制组织。
官场生态的治理与重构是个系统工程,建立和完善官场正淘汰机制是“政治生态修复”课题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围绕着“官场逆淘汰”现象,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
调查分析报告
53.5%的受调查者认为官场逆淘汰现象普遍存在
在“您认为是否存在官场逆淘汰现象”这一问题中,53.5%的受访者认为普遍存在,30.1%的受访者认为“存在,但不严重”,8.7%的受访者认为“很少”,4.7%的受访者认为“不存在”,3.0%选择“不好说”。公众普遍感到,在自己身边很多所谓的会来事、善投机的官员不断高升,而那些踏实本分、清廉务实的官员却往往原地踏步。一位受访者指出:“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甚至越来越正常,这导致很多人整天琢磨钻营人际关系、走上层路线,那些一心搞业务的反而被视为不会来事,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
在“您最痛恨哪类官场逆淘汰现象”这个问题中,清廉的不如腐败的,干事的不如会说的,实干的不如做秀的,亲民的不如“能摆平事”的,“不站队的”不如“站对队的”,“眼睛向下的”不如“眼睛向上的”排在前六位。
关于产生官场逆淘汰的原因,“腐败蔓延让官员身不由己”位列第一
在“您认为为什么会产生官场逆淘汰现象”这一问题中,“腐败蔓延让官员身不由己”、“官场潜规则多如牛毛,官员难以抗拒”、“官场形式主义太严重”、“选人用人机制不完善”、“政绩考核机制不健全”,得票率分别为65.3%、60.8%、55.6%、51.5%、43.7%。
“腐败蔓延让官员身不由己”位列第一,表明公众普遍认为腐败已经对官场生态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一位接受人民论坛采访的东部某县干部指出:“这个选项位列第一并不奇怪。在基层一些地方,跑官、买官的风气严重,如果没有靠贪污所得作为资金支持去跑、去要,只靠踏实苦干,很难有出头之日。一些本来就心术不正的往往精通此道。另外一些原本清廉的干部担心在提拔过程中被那些善于钻营的人挤掉,也不得不想方设法凑钱去行贿送礼。”在这种风气下,许多干部被裹挟其中,苦不堪言。
